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支月英:苦守深山37载
//www.workercn.cn2017-08-3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支月英:“大山里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需要老师,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

苦守深山37载

中工网记者 卢翔 中工网实习生 邹娜妮 文/图

  绵延起伏的高山之中,像是随意撒上去的几处村落,隐藏在山坳间的平地。支月英任教的小学就坐落在这海拔1400米的大山上。

  今年年初“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之后,支月英回到了江西奉新县白洋洞,继续教书。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火了”,许多的媒体、学者、作家、访问者慕名往她所在的深山里去,他们来了,他们走了。而支月英同以往的36年一样,开始了第37年的守候。

  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一腔热血不惧风雨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现已关闭)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来到奉新县澡下镇支教,“反正离家近,有啥关系。”她想,老家南昌进贤县距离这个教学点才200公里,可是之后的情况却让她措手不及。

  “当年村里的教室破烂不堪,户外的寒风把窗户吹得嘎吱嘎吱作响,我住在学校最南边的一间房子里,半夜听到飞禽野兽的叫声,‘哇’地一声就吓哭了。那张摇晃的木板床,我到现在还记得。”支月英调侃,自己生活的每一天都有野兽“作陪”。

  她没有提到进山的路需要走整整3个小时,最初都是乡村里踩出来的泥土路,一边是山体,一边是千米高的山崖。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两条腿,马路进山村已经是21世纪的事情了。

  她也没有提,是留守儿童们的朴实、天真,眼里透着的求知渴望深深打动了她,她决定留下来,做孩子们的依靠。她将这些心思都藏在对孩子们的爱里。

  将课本、教学工具搬上山,她一个人;去山下开会,学习培训,她一个人;给学生做饭,送他们回家,她一个人……“交通苦,生活苦,什么都苦,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坚持下来的。”支月英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作为一位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追求的女性,支月英选择了一条更难的道路,并一路前行。

  为了方便搬运书籍和上下山,1991年,月收入还不到100元的她咬咬牙,买了人生中第一辆摩托车——雄狮125,这是一款马力足够爬上大山陡坡的男士摩托。“为了安全,我骑得很慢,可还是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意外。”她回忆道。

  2012年,她像往常一样下山运书,在一个拐弯的死角撞上了一辆货车,对面是装满毛竹的大型车辆,一个瞬间,她被车尾突出来的一大截毛竹扫倒了,当场陷入昏迷。“那是伤得最严重的一次,摔到脑袋了,医生说是短暂性失忆,住院十几天。”支月英说。

  这是她骑的最后一辆摩托车,于2015年正式退役,在此之前的20余年,她一共骑坏了6辆男士摩托,因此被乡亲们戏称“骑坏6辆摩托的女人”,而她则自封为“大山里最会骑摩托的女人”。

  生性乐观要强的她把所有的苦都吃进了肚子里,她笑着,诉说着这一路走来的艰辛。而一直没变的,是“润物无声,相伴无尽”的初心。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