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工地夫妻(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4-12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每天在工地,夫妻二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偶尔路过见个面,于祥林总不忘为妻子掸掸身上的尘土,再叮嘱几句。

▲王秀指挥塔吊吊起几吨重的钢筋盘条,于祥林不放心,站在妻子身后默默地保护。

▲塔吊吊臂运行到哪里,信号员就要在地面步行跟进指挥。一天连走七八公里路对王秀来说是常事儿。

▲当塔吊信号员多年,王秀的颈椎和膝关节也落下了职业病。回到宿舍,于祥林为妻子按摩放松,两口子其乐融融。

▲中建一局生活区专门设立了夫妻楼。很多像于祥林、王秀一样的工地夫妻都可以住在这里。

◀夫妻俩配合指挥塔吊,于祥林让妻子在地面比较轻松的位置指挥,而自己则会爬上楼顶,将“脏活累活”包圆儿。

▲一天工作结束,夫妻二人手挽手走回生活区,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

  “起钩!”随着王秀的一声令下,塔司根据塔吊信号员的指令,一大捆2.5吨重的钢筋盘条被长长的吊臂吊起。王秀仰起头眼睛紧紧盯着摆臂的移动,直到物料安全落到指定位置,她才放下心来。往往这时,她的老公于祥林就会站在她的身后默默地守护她、支持她。

  46岁的于祥林和45岁的王秀夫妻俩来自江苏盐城,是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B1、B2项目的塔吊信号员。两人原本做木工,几年前,王秀在工作时经常看信号员如何指挥塔吊,“我经常会在指挥塔吊之前设想一个指挥方式,看是否一致,时间久了就自学成功了,不久就考下了证书。”后来于祥林也跟妻子学习做起了信号员。

  今年过年后夫妻俩幸运地来到副中心项目工地上。“我们以前参与的都是小工程,从来没参与过这么大规模、影响力这么大的工程,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给钢结构工程做信号员。”于祥林激动地说道,“这回我们也可以跟之前的工友们去‘炫耀’一下了!”

  要吊起一堆物料并不容易。工作时,王秀要先与塔司沟通准备吊运什么物料、吊起后需要放到哪里,告诉清楚塔司找好参照物,再与等在楼上的老公沟通好物料摆放的位置,才能发出指令。塔司在盲区的时候完全听从信号员指挥,“前走小车、后走小车”,于祥林和王秀的指令不能出现一点差错,不然物料可能摆放不到指定位置做了无用功。

  除了指挥好摆臂,王秀还要跟塔司和工人配合好。“跟木工比起来,信号员在体力上轻松一些,但是也受工人和塔司的‘夹板气’。”王秀这么形容自己的工作。

  “王秀姐,我们这边着急您先帮我们吊吧!”“姐,我们这边马上就要完工了,就差您这点儿钢筋了!”木工要吊木方、钢筋工要吊钢筋、架子工要吊钢管……谁都想先完成自己手里的活儿。哪个先吊、哪个后吊,塔司都要等着她的指令,这一切都需要王秀去协调、指挥。王秀深知副中心项目的重要性,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她经常没有休息的时间,直到把所有物料都送到位,才能喝点水润润口,再继续下一拨儿物料的吊装。

  王秀跟老公于祥林虽是一组的搭档,但是俩人往往是一人在地面指挥,一人在楼顶接收物料,经常一天见不到面。难得碰上一面,夫妻俩都要相互宽慰、鼓励。妻子给老公整理整理衣服掸掸肩头,老公给妻子顺顺头发倒杯热水,短暂的相处之后,又匆匆赶回各自工作岗位。只有每天收工回到生活区,才是夫妻俩相处的甜蜜时光。

  在中建一局城市副中心工人生活区有一栋夫妻楼,于祥林和王秀夫妇在这栋楼里有一间独立的卧室。于祥林凭借着自己之前做木工的手艺,把床稍微加宽了些,还做了一个小衣柜和小桌子,不大的房间立刻就显得温馨许多。夫妻俩每天打完晚饭就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在温暖的灯光下,围着小桌子,一边吃晚饭一边聊聊家里和工地上的事。

  建设工期紧,夫妻俩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久。相比其它工种,信号员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走路。连续站几个小时再连走七八公里的路程,一天下来腰酸腿疼。而且信号员还要一直仰着头盯着吊臂移动,颈椎也多少落下了毛病。晚上闲下来的时候,夫妻俩都要相互给对方捶捶腿、揉揉肩,再沟通一下第二天的工作内容。

  “身体保养好最重要,有个好身体我们还能多干几年!”于祥林说道,“我和老婆也希望能在副中心扎下根来,我们有活儿干也能为咱副中心建设多做贡献!”

  于祥林夫妇25岁的儿子去年刚结婚,今年夫妻俩就等着抱孙子了。“等到孩子出生,B1、B2项目也要完工了,还真是有点舍不得。希望我们还能留在副中心参加建设。”王秀说,“等以后孙子大了,我们一定要带他来看看副中心,告诉他,这副中心建设他爷爷奶奶也尽了一份力呢!”

  文/ 饶强 贾紫彤 摄/ 饶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