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许宏生:我的生命我的炉
//www.workercn.cn2016-10-27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更多

我的生命我的炉

——记凌钢集团公司第一炼钢厂转炉总炉长许宏生  

  在凌钢,有这样一个人,冶炼作业区哪个指标不好就让他去攻,保证指标完成;哪个班组不好带就让他去带,保证成为先进班组;哪个人不好管就让他去管,保证面貌一新,这个人就是凌钢集团公司第一炼钢厂转炉总炉长许宏生。

  匠心初具

  做名优秀的钢铁工人

  许宏生凭什么做到?答案是两个字——专注。

  时间回到29年前,1987年,许宏生从技校毕业来到凌钢,那一年,他19岁。瘦小单薄,皮肤白皙,许宏生站在一群满身污垢、体格健壮的工人当中,显得格格不入。转炉滚烫的气流吹得许宏生脸庞隐隐作痛,浓烈的煤烟味直冲许宏生的鼻腔,到处扬起的粉尘片刻就沾满全身。

  “这不是我想象中的高炉。”许宏生面对如此景象,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

  午休时,老师傅纷纷撸起袖子,彼此的胳膊上赫然都是铁水的烫伤,大家喝着盐汽水谈笑自若,围着高炉转了一辈子的他们早已对眼前的一切习以为常。

  “小许子啊,既然来了,哪怕干一天都要把活儿干好。”一位老师傅递给许宏生一瓶汽水,拍着他瘦弱的肩膀,笑着说。

  老师傅能干一辈子,我连一天都干不了吗?天生不服输的许宏生暗自下定决心,留下来,做一名优秀的钢铁工人。

  清理高炉的积渣需要将10米长的铁锨子砸进炉渣的缝隙,七八个人用钢绳把重达上吨的炉渣硬生生拽下来,许宏生没有退却,他咬着牙使出浑身的力气。贴砖补炉,要用大铲子把重达4公斤的炉砖贴到炉衬上,一个人一次就要贴300块砖,许宏生没有喊苦。

  一年多的光景,高炉前的许宏生变得黝黑结实,每天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这小子,一门心思就是干活。”老师傅这样评价许宏生。

  因为对工作的专注,许宏生成为凌钢第一批赴上海钢铁五厂学习培训16人中的一员,这一年,许宏生年仅21岁。

  如琢如磨

  寻找炉火的秘密

  一年半的培训之后,许宏生并没有被分配到他想象中的摇炉工岗位,而是做一名普通的炉前工。

  炉前功夫,以“眼”为上,技术绝佳的老师傅只需瞄一眼炉火和钢花就能判断出转炉终点温度、炉内金属元素成分等参数。许宏生为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参透炉火的秘密,他无数次顶着热浪穿梭于高炉的炉台之间。他如老僧坐定般仔细观察记录每一处细微的变化。他将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缜密的分析,并把分析出来的结果同老师傅不断地交流。大家看到许宏生如此好学,都对他倾囊相授,学过“百家艺”,许宏生的炼钢技术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终于,他被选为炉前冶炼的重要工种——摇炉工。

  成为摇炉工,许宏生欣喜的同时又感到巨大的压力。一炉钢水,要做到平稳出炉,没有喷溅,炉温平稳,加料适中,多出钢水,这绝非易事。如同做一锅米饭,要把火候控制好,不能糊锅,还要做出一斤米两斤饭的效果。

  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如琢如磨。工作之余,许宏生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脑海中开始闪回日常的操作过程,哪次炉温没有控制好,是什么原因?哪次加料加少了,问题出在哪儿?许宏生将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记录在案,总结经验,摸索方法。遇到难题,找技术人员咨询,自己翻阅资料,许宏生把这个过程当成了兴趣所在,乐此不疲。

  从摇炉工到炼钢班长,从班长又到转炉炉长,再到如今的转炉总炉长,20余年弹指一挥,转炉从原来的35吨变成如今的120吨,小许变成了老许,许宏生同转炉一同成长。

  厚积薄发

  创新已成自然

  如果说之前的20年是许宏生不断积淀的过程,那么之后的近10年许宏生的厚积薄发则是必然之举。

  许宏生几乎每一年都会推出一项创新技术,凌钢工人技术创新奖总少不了许宏生的名字。

  转炉低吹系统与炉龄同步技术是许宏生的呕心之作。搞冶炼的都知道,转炉的低吹系统的寿命往往决定着转炉的寿命,以往,低吹系统寿命到了,即使转炉还能工作,转炉也必须停转,即使更换低吹系统的重要部件透气砖,也会形成安全隐患,甚至出现“穿炉”事故。如何使低吹系统与炉龄同步,这不仅是许宏生面对的难题,也是众多钢铁厂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与转炉摸爬滚打了20多年,许宏生早已谙晓转炉的每一处细节。如何实现低吹系统与炉龄同步,许宏生在心中早已有了清晰的脉络,在进行了反复论证和详尽研究之后,许宏生提出了具体方案。

  “先形成保护层保护低吹系统,再去掉保护层便于重新冶炼,如此反复。”经过重重实验,技术宣告成功,但技术成功仍需时间考验,自从2013年进行转炉低吹系统与炉龄同步技术应用至今,许宏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一炉一炉钢地连续跟踪,不断完善调整技术。如今,平均炉龄从4400次提高17000次,累计创效达1300万元以上。

  “在我看来,转炉就是我的生命,我要用一辈子去熟悉它了解它。”与钢花共舞近30余载,即便如今已是六所转炉的总炉长,许宏生却仍如小学生般保持对转炉的虔诚与尊重,不断挖掘转炉的奥秘。(记者 王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