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彭小虎和他的教育试验田:让孩子自然成长自主学习(图)
//www.workercn.cn2016-01-21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图为“陶小”校长彭小虎在给教师培训。 本报资料图片

  同学们开心地在操场上活动。 本报资料图片

  建邺区陶行知小学,是2012年由建邺区和晓庄学院联办的一所公办学校。虽然首届毕业生还没有“出炉”,但其纯正小班化教学、校本化课程设置以及健康快乐成长的理念,已经让低调的“陶小”在家长中拥有了大批粉丝。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专心办学,“陶小”校长彭小虎教授主动离开了晓庄学院教科院的院长岗位。

  4年埋头耕耘,这块教育“试验田”如今种得如何?近日,记者两度走进“陶小”,感受彭小虎的“有机”教育方式给学校和学生带来的勃勃生机。

  教育理念变革:

  更重视健康让孩子自然成长

  “枪弹炮弹手榴弹,决不超过8点半。”这是陶小学生自己编的顺口溜。什么意思?“老师说我们正在长身体,要保证足够的深度睡眠,所以晚上8点半就要睡觉,家长也不能违规给我们加负担。”一名三年级学生告诉记者。

  而这正是源于彭小虎的理论——他认为,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年段差异问题,其中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身心健康发育。其中,既包括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保证充分的睡眠,也包括重视健康体育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学生每天在学校的运动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

  或许正因为如此,记者看到的孩子个个朝气蓬勃,“小眼镜”在这里也很少看到。

  “我们学校老师评职称、考核也从不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为的就是从源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慢慢成长。”彭小虎说。

  教学模式改革:

  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记者走进“陶小”一年级(2)班,孩子们正跟着视频,一遍遍听唱英文儿歌,配合老师梁晶故意夸张的动作和表情,30分钟的一堂课,孩子们个个抢着举手,大声歌唱。通过这样的反复播放营造英语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口感。

  中午12点05分,铃声响起,原本在操场上疯玩的孩子们马上回到教室。记者从教室外走过,只见孩子们每人手捧一本课外书,个个看得津津有味儿。

  “这是我们自创的中午50分钟闲适阅读,从一年级开始每天如此,现在孩子们全都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孩子一学期甚至可以看60本书。”副校长仇玉玲告诉记者,无论是阅读的习惯还是书本的营养,这些都会积淀下来,让孩子终身受益。

  彭小虎介绍,“陶小”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而“先学后教,自主成长”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体现。

  “比如数学课,我们在改造并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同时,还另外开设了数学思维课和数学游戏课,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自己的答题思路、推演过程,遇到疑问时老师才点拨。”毛雨辰老师告诉记者。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