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一线传真】戈壁滩上的年轻人
//www.workercn.cn2014-12-24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在茫茫戈壁滩上,生长着一种独特的植物——骆驼刺。它在烈日、低温、干旱、狂风等恶劣条件下,顽强地守护着大地,张扬着生命的活力。位于新疆哈密百里风区的戈壁荒滩上,有这样一群80后的年轻人,他们如同骆驼刺,追逐风沙,征战严寒,用坚守和汗水把公路延伸向戈壁深处。

   “初到戈壁滩,眼前是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沙滩,脚下是松软的沙粒,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刹那间,遮天蔽日的黄风,犹如一条条黄龙夹裹着沙粒和尘土呼啸而过”,这是戈壁滩留给项目经理马科伟的第一印象。

   电气化公司哈密风电道路工程项目部坐落在戈壁深处的荒滩上,距哈密市东南约100多公里,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人烟。这里年平均风期长达180天以上,最大风速每秒25米,相当于十级狂风,白天最高气温50℃左右,夜晚最低气温零下30℃,昼夜温差极大。项目部承担着风电场道路工程一期两个标段78.25公里的路面工程。

   谈起刚刚进场时的情景,马科伟记忆犹新。为了调查清楚施工沿线情况,他和副经理李锋刚、总工程师陈争双带着一部越野车进入沙漠腹地。表层看似平整的沙子和砾石,下面却如同泥沼。汽车行驶起来绵软无力,扬起厚厚的沙尘,有时车轮陷进沙层里,进退两难。幸亏他们准备充分,用千斤顶把汽车支撑起来,把车上的木料填进车轮下,车拉人推,短短三十公里路程,车子陷了五次,他们走了整整4个多小时。戈壁的白天时间很长,阳光像是被聚焦烤炙这里的一切。一层层的热浪在空气中翻腾起来又笼罩下来和着其他的热浪,远远看上去,地面像是在晃动。调查没几天,每个人的脸都蜕了一层皮。有时遇上沙尘暴,由于路线不熟悉还差点迷了路。

   由于气候的原因,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在这里却变得异常困难。路面测量,因为风大沙尘多,镜子晃动幅度大,加之能见度低,在其他地方一次可以测量一公里,在这里他们只能50米、100米……一次次往前移动。为了检测沥青的厚度和密实度,每隔1米左右,安质部小贺都要在刚刚摊铺好的沥青路面插上标签。天上太阳暴晒,地上100多度的沥青炙烤,他每插一个标签就浑身冒汗,鞋子也被滚烫的沥青烧了好几个洞,不得已只能换上厚厚的橡胶底鞋。

   “工作上的困难不怕,可怕的是没水没电”,说起工地生活的艰苦,项目书记张诚言语沉重。在这位老铁道兵的眼里,这些青春年少的小伙子还都是孩子。

   “我最担心的是伙食问题,水和生活物资都要去50公里以外的骆驼圈子购买,物价很高,一吨水50元,蔬菜品种很少而县且很贵,不外乎土豆、洋葱、西红柿几种,水果就更贵了,肉吃得很少,因为没电没冰箱,无法存放。每次有人从哈密办事回来我都让多带些菜和水果,给年轻人改善一下。”

   “项目部的板房是刚盖的,条件不是太好,他们每天从工地回来,脸上、衣服上都是汗水夹杂着沙土,最渴望的是洗个热水澡,这里没有澡堂,洗澡就成我们最大奢望,令我欣慰的是小伙子们从没有抱怨过。”

   总工程师陈争双、副经理李锋刚两个小伙子是同年毕业参加工作,在项目部,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生产,都是业务精湛的行家里手。施工最紧张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忙的时候。经常是早晨6点多上工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项目部,用“披星戴月”形容一点也不过。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电影的台词成为了这群年轻人的顺口溜。而在这里小伙子们的乐观精神让人感动。戈壁的夜晚是冷寂的。因为没电、没信号,上网、玩手机这些年轻人的娱乐项目也无法满足。对此,实验室小唐却有另一番理解:“在这里我们能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能看到最明亮、最美丽的星星和月亮。”枯燥的工作,单调的生活,让他们曾经也迷茫、彷徨过,但他们始终坚守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没有一个人离开。

   在他们修建的公路两旁,挺拔高耸的风力发电机迎风而立。闲暇时刻,马科伟时常站在公路上,远远望着那一片闪着银白色光芒的风力发电机组,任由对亲人的思念流淌……    (白小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