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二道河农场造林大户蒋春:用执着奏响致富的绿色乐章
//www.workercn.cn2014-03-03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网讯 现年45岁的蒋春,是二道河农场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至今,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毅力,先后投资600多万元自费造林11370亩,栽植落叶松380多万棵,提高农场森林覆盖率近10个百分点,他用欢愉的人生和执着的勤劳奏响了致富的绿色乐章。

    如果把蒋春家庭林场的林地演变为一条宽4米的林带,可以从二道河农场延伸1900多公里到北京;他栽种的380万多棵落叶松,按没棵树30年能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30公斤计算,可吸入1.6万多吨,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小生活在黑龙江省勃利县的蒋春,对青山绿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2002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农场将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到实处,承诺提供树苗的优惠政策。蒋春,经过几年摸索总结,终于意识到了报效国家机会终于到来了。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绿化祖国边疆,是我们北大荒人的责任和义务。2002到2004年退耕还林及配套工程造林5286亩。2005年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蒋春同志又有了伟大的壮举,2005年至今栽植三北防护林工程5799亩,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截止到现在,蒋春的造林面积已经超过了一万亩,达到了11370亩地,成为了垦区万亩造林的第一人。然而,实现万亩大造林,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又岂能一帆风顺,他时时刻刻都面对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是来自朋友的不理解、不支持。进入21世纪,伴随着粮食价格走高,土地资源也随着升温,土地热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蒋春却将自己的“五荒地”改为林地,种上了落叶松,这令亲戚朋友十分不理解,说他脑袋进水,说他傻了,当年就能得利的地不去种,反而去种30年之后才能见到效益的树地。面对,亲戚朋友的冷嘲热讽,他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心里的信念没有被动摇,这反而激起了他坚持植树造林的斗志。其次,是面临着资金不足的沉重压力。一万多亩地林地,需要的费用是巨大的,土地的开荒费、整地费、人工费、管理费、苗木费、防火工程、水利工程等等费用,一时压的这个东北汉子直不起腰了,几年来,先后投入植树造林资金就达到了600多万元。这600多万元,一部分资金是向亲戚朋友借的,没有利息的;而绝大部分是靠农场政策扶持,从信用社、农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来维系的。有人曾劝过他:“三哥,你手里有那么多的可流转的林地,现在早已升值几倍、十几倍了,何不卖一些,以解决燃眉之急呢!”。他总会乐哈哈地回答道:“我是舍不得卖这些林地,这些林地都是我辛辛苦苦栽种的,这里面有的心血和汗水,现在还没有成材,如果卖了它们,我怕他们等不到绿树成荫,就会夭折。钱,我是缺很多,这也是最大的难处,这样的周而复始的贷款折腾,我也觉得的很累,但我会坚持下去,无论再难,我都坚守我造林的信念……”。在造林初期,为了节约资金,除了栽植苗木必须雇人来完成外,其余所有的工作都是蒋春与家人完成的。每到防火季节,他都亲自开着拖拉机打通防火到;没到夏季,他都会和妻子、女儿到林地里锄草;没到雨季,他都会到林地防水排涝。人们都说,林地已经成了蒋春的家,林木已经成为他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心中的蒋春,这不正章显了他骨子里倔强、执着、不服输的本性。

    蒋春长期生活在农垦,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对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面对造林绿化、生态建设的大好形势和发展林业的广阔空间,他充满信心。目前,他正在加紧进行林地治理和林木管护工作,决心合理的利用每寸土地,营造更多的林木,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垦区绿色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曹东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