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退休城管肖钢留守山乡做“支教码头”(图)
//www.workercn.cn2014-01-30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肖钢退休前是广州的一名城管队员,2006年来到增城的一个山村支教,一直待到今天。

    “想去灵山支教,可以找肖叔。”7年前,广州退休城管队员肖钢告别城市生活,孤身徒步走进广州增城派潭镇灵山深处,将支教服务送到了留守儿童的身边。

    “肖叔就像留守的‘支教码头’一样,迎来送往上千名支教大学生。”其中一位志愿者说。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到被大学生亲切地称呼为“肖叔”,肖钢默默充当着志愿者的联络员,传递着爱心。

    当好大学生支教“接待员”

    2006年肖钢退休之后,赴四川都江堰旅行,看到一个孩子独自在路边。“那孩子告诉我,他的爸妈都来广东打工了,已和自己五年没见过面。”那次偶然的际遇,促使肖钢决定前往山村支教。经人介绍,他到了增城灵山,发起关爱留守儿童的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刚开始,他在灵山租了一间民房住下,全身心开展筹备。直到现在,他每个月也就仅回广州市区一两次,大多时候都在灵山度过。每年的寒暑假、六一节、黄金周,以及平常的短假期,都会有大学生到灵山支教。肖钢就当好他们的联络员、接待员,帮大家组建支教服务的基地。他从每月的退休金中拿出一大部分,用于补贴支教大学生的吃住费用,给留守儿童买文具、学习用品,资助困难学生上学,加起来累计已有十几万元。

    看到肖叔的真诚,增城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邱秋将派潭镇樟洞坑村的祖屋经过修缮,借给肖钢办学堂。当地学校一些闲置的课桌椅也被送来这里,摆放得整整齐齐。“教室”经过精心布置,挂在墙上的竹筛贴着大红的“满”字,与小黑板上彩笔写的英语单词相映成趣。

    想筹建100间“小草书屋”

    2007年1月,肖叔开办的第一所课外学堂——“万子学堂”在派潭镇七境村开课。“刚开始的三年挺困难的,村民不是很理解我。不仅有免费的课外学堂,还赠送文具,甚至会资助辍学的学生,村民们不太相信。”

    肖叔说,在原生态的村庄做事不能像城市里那样急躁,“刚开始连10个学生都召集不到,但慢慢我的学生就多了起来,村民也逐渐信任我了”。现在,他在灵山已经开办了3所课外学堂,并在韶关新丰设置了新的支教点。

    多年来,他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广州十几所高校的大学生来灵山支教。志愿活动逐渐发展成“留守的天空”快乐成长营公益项目,在2011年转为由华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统筹,每年都有上百名不同高校的义工下乡支教。肖叔还开办了4家乡村图书室“小草书屋”,发动爱心人士捐赠了图书。“我的心愿是再筹建96间,”他说,“读书是留守儿童通向山外的一条出路。”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