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韩少功最新长篇《修改过程》面世 回忆77级大学生活

2019-01-16 15:44:52

最新长篇《修改过程》写77级大学生活,韩少功称作家要有内心坚守

远离热闹,留一张安静的书桌

韩少功在乡下院子里阅读。

  著名作家韩少功最新长篇小说《修改过程》新近面世,但韩少功没有选择在大腕儿云集的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露面。他一直刻意地与沸沸扬扬、熙熙攘攘这些热闹场景保持着距离。避开了热闹,他却获得了创新性的突破。

  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身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创作过《马桥词典》《暗示》《日夜书》等重要作品的韩少功,依然对自己不断提醒、不断告诫,让人感佩。

  创新

  部分人物有A、B两种命运

  韩少功作为77级大学生,在新作中写的是自己的大学生活,却又不全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和他以往的创作一样,他从未重复自己。

  在《修改过程》中,韩少功将视野放在了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书中用主人公肖鹏创作的一篇小说,牵扯出东麓山脚下恢复高考入学的第一批大学学子,人称77级。肖鹏将自己“77级”同学的生平经历改编为网络小说而引起同学不满;随后小说用移步换景的笔法,逐一引出陆一尘等众多人物群像以及肖鹏自己的际遇,他们意气风发,求学若渴,他们的命运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而他们更是当年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进入各行各业,开创了各不相同的人生。

  韩少功说,他写人物一般都有原型。回忆与想象的比例,可能是三七开,也可能是四六开。哪怕是写到一个极不重要的配角,也会在脑子里搜一下,找一找最接近这个角色的故人。《修改过程》面世后,他身边的亲友,通常都能从中读出某些细节的实际来处。小说里卖刊物、查电报、十年再约会等细节,他的老同学读后都会心一笑。

  不过,韩少功提及,书中主要人物是他对同代人印象的重组拼合,与他那个班没什么关系,不过是南京的嘴北京的脸山西的鼻子,被捏成了一些车马炮。让他开心的是,很多与大学无缘的读者,说他们也在小说中看到了熟悉的形象。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未完全完成的作品,要达到最终完成还需要读者一起参与。”韩少功表示,书中会出现刻意穿帮的痕迹,作者坦诚交代某一细节不是真实的,还会跟读者商量这样写好不好,意在邀请读者一起来拿主意。特别有意思的是,部分章节出现了A、B章两种选择,代表人物的命运会出现A、B两种可能性,读者可以自由选择阅读,自我思考。而这种颠覆性的写法将带给读者新颖的阅读体验,也是韩少功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新性尝试。

  提醒

  写同代人生活经验防止自恋

  早在20多年前,韩少功就开始创作这部作品,但只写了8万字就停滞不前,那8万字就此沉睡了多年。真正唤醒那些文字,重新开始写作是在2017年年底,“加上修改,我前前后后花费了近一年时间。”韩少功说,此前他记下的零散笔记,还有不断的琢磨则持续了多年。

  即便是写自己的生活经验,韩少功也不断告诉自己,“这本书贴近自己同代人的生活经验,写作时得防止自恋,力求准确,力求厚度和典型性。”不仅如此,整个结构的四梁八柱,哪里埋伏笔,哪里留空白,哪里上高潮,他也会费心思。

  韩少功对写作的深刻理解,渗透在了这部作品中。“我个人的经验是,太熟悉和太不熟悉的都不好写。最好写的,是那种半生半熟、半近半远的东西。”他认为,这样才既有经验的依托,又有想象的空间。“这就像摄影时的近景和远景都可能失焦,中景最合适——对于我这种蹩脚摄影人而言,至少是这样。”在韩少功看来,文学不是新闻,长篇小说不是快餐,因此作者常常需要一个沉淀和消化的过程,与描写对象保持一点时间距离,让素材多飞一会儿。

  “我以前的8万字之所以废了,就是当时太贴近现场,自己沉迷在一大堆素材里,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都舍不得割掉。”韩少功说,二十多年过去,时间给记忆做了一次自动过滤,最刻骨铭心的一些人和事,才会慢慢浮现出来,最重要的一些脉络,才会逐渐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可能也是作者把素材看得更加通透、更少一些偏见、更多一些视角的过程。

  韩少功说,自己以前写乡村生活较多,这一次写青年、写都市、写上世纪八十年代,于是多了些轻快和热闹的调子。“这样的题材不宜用慢板和独奏,因此有人说它像轻摇滚——八十年代众声喧哗,热气腾腾,轰轰烈烈,可能就有这股闹劲儿。”但他说,热闹过头也不行,过头了可能就成了嘻哈神曲,不是他的口味了。“我个人偏好一种悲喜剧的风格,总觉得一味地喜或一味地悲,都涉嫌某种简单化,容易把读者的认知走向带偏。”

  让韩少功心里踏实的是,之前花城出版社主编告诉他,出版社一位女审读员审到有些段落时哭了。他想,“这就对了,可见控制还算有成效,在一些地方稳住了,有了反差,能让读者有机会静下来,感受到生活的复杂性。”

1 2 共2页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时夕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祝贺!中国短道速滑名将周洋获选国际滑联运动委员会委员

    据中国滑冰协会消息,两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周洋当选国际滑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任期从2019年世锦赛到2023年世锦赛。 

  • 宋佳:做自己的影迷 过自己的生活

    “我是自己的影迷”,这是演员宋佳的金句,也是她激励自己的信条。在演戏这条路上,她拒绝自我重复,不断挑战自己,让自己衬得上“宋佳的偶像”。她对自己的“压榨”还在于追求“演爽了”、“演过瘾了”的满足感,这耗费了她极大的精力,以至于充电对她来说至关重要。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倪润峰:改革创新 助力民族品牌崛起

    从1985年接掌长虹,倪润峰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尝试与探索,科学地把军工技术、工艺、检测及质量控制手段移植到民品研发生产上,实现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品结合的战略转移,带领长虹率先成功探索出企业“军转民”道路,将长虹从一个普通军工企业打造成中国彩电大王。

  • 凭勤奋创业 借“东风”发展

    今年58岁的赵连彬原是哈尔滨市阿城纺织服装厂机修工,企业破产后也曾失落和迷惘,但看到国家出台的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赵连彬付诸了行动——2004年创办了哈尔滨滨圣养殖基地。十多年来,经过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以及自身不断努力打拼,企业从最初的6头猪发展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年提供种猪5000头,出栏商品猪7000头,年产值3000万元。“我的成功与党的富民政策的‘东风’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