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刘征:诗心不逐年华老 仍怀逸兴壮思飞(图)
//www.workercn.cn2017-07-26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诗心不逐年华老  仍怀逸兴壮思飞(作家近况)

——记著名诗人刘征先生

  刘征

  年逾九旬的当代著名诗词家、语言教育家、杂文家、书法家刘征老先生,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先生之名天下知

  刘征,1926年6月生于北平郊区宛平县一户普通人家。幼小即热爱诗词,后经启蒙教师和名家指点,自己不懈努力,终成当代诗词大家。他为诗兼具新旧。新诗主要是寓言诗、讽刺诗,评论者言“五四以来,罕有其匹”。旧体诗出古入新,极富时代精神,形成独特风格。先生已出版著作三十余种,荣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

  在我国诗词界,刘征老德高望重,令人景仰,但他又谦和得如一介布衣,平易待人。不论谁请教于他,他均以学长身份与人热情地“聊”诗词歌赋,时而沉吟平静,时而开怀大笑,把你领入诗词意境中。

  刘征青少年时期历经磨难。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深厚的家国情怀,用勤奋的笔讴歌祖国和他所挚爱的人民,同时以寓言诗做匕首投枪,毫不留情地鞭挞假、丑、恶。

  刘征年纪越大,著述愈丰。他手中的笔如一个旋转着停不下来的陀螺,笔耕不辍,弦歌无休。他的名言是:“八十不算老,九十也还小,活到一百岁,还要往前跑。”刘老言行如一,92岁高龄的他,还在诗词歌赋的“马拉松”道上向前奔跑着……

  刘征一生饱经沧桑,脸上却充满阳光,笑脸就是他不花钱的自然妆容。从他身上,人们得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古今辞赋纵横谈

  2017年5月25日,北京丽日蓝天。我们随《中华辞赋》社总编闵凡路驱车前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看望正在那里休养的刘征老先生。大病初愈的刘征老早早站在沙发前迎候我们。

  闵凡路总编说:“端午节快到了,您是《中华辞赋》的老顾问,我们来向您问安。您是我国诗词界的领军人物,德高望重。我们十分敬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您的为人和创作生涯,我们也想顺便采访您。”刘征老表示感谢。他说:“这几年你们的辞赋刊物办得越来越有生气,很不容易。”

  刘征老引古论今,娓娓道来:“辞赋很难写。我在中学时代写过短赋。有些古赋写得很好。王粲的《登楼赋》、杜牧的《阿房宫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庾信的《哀江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等等,我都很喜欢,不少句子能背诵下来。《阿房宫赋》才气之大,我个人认为很难赶得上。而汉大赋,难写,难懂,长而不可卒读。应该多写抒情赋。《赤壁赋》虽短,但有感情、有哲理、有文彩。苏东坡的《赤壁赋》讲到水与月盈虚消长,讲了天地人生的辩证关系。苏东坡生性豁达、豪放,对天地人生都看得很透。”刘征老在背诵辞赋中的一些段落时,开口即诵,名句从腹中自然流出。他头脑清晰,思路敏捷,不愧为饱学之士。

  谈到现代辞赋创作,刘征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高质量的赋作。首先要出新,倡导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第二,要有感情,有热情,有温度,切忌平淡。还要逐步扩大作者队伍和读者群。”

  刘征还为《中华辞赋》杂志题词,挥笔写下:“新天光日月,辞赋丽山河”。老人家冀望辞赋事业如日月经天,光耀山河,期待作者用笔为伟大祖国增光焕彩。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