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81岁王蒙首获迟来的茅奖
//www.workercn.cn2015-08-17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张清华看来,《江南三部曲》也是一部知识分子心灵史,从个体生命角度来写历史,同时又波澜壮阔,是一部罕见的鸿篇巨制。格非、苏童是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家,此次两人同时获茅奖,也是对他们这些年来创作成就的肯定。“苏童的小说质地圆润、手艺精湛,《黄雀记》通过个人的成长经历,辐射到更加深远的历史,以及特定年代复杂的文化与心理构造,启示性、批判性非常突出。”张清华说,苏童获奖是实至名归。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评委陈晓明说,苏童的小说一直以纯净优雅而得到读者喜爱,是当代少数明星作家之一,有固定的铁杆粉丝群。苏童酷爱写年轻人的生活,尤其是他的枫杨树乡或他的香椿街,《黄雀记》就是重写香椿街的往事。在他看来,这部小说的历史内涵还可再加拓掘,但小说艺术值得赞赏,叙述结构非常精湛,并非中国长篇小说常见的那种平铺直叙。

  王蒙获奖包含致敬意义

  王蒙的《这边风景》以其擅长的新疆农村为背景,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王蒙“窖藏”30多年的70万字长篇。

  王蒙虽然身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位标志性作家,之前却未获过茅奖,此次终于得以加冕。陈晓明坦言,从茅奖的角度来讲,不一定是作家最好的作品获奖。此次王蒙以耄耋之年获茅奖,评委们既考虑了其作品的价值,也是对其以往文学成就表达敬重。

  陈晓明认为,《这边风景》是一部极独特的作品,它写于“文革”期间,待完稿时“文革”已结束,王蒙把它束之高阁。上世纪80年代初期略有修改,但又放弃了。30多年过去终于出版,各方面都认识到它有不容忽略的价值。“王蒙的作品真实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他表示,小说中也写到其时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但王蒙并未宣扬和夸大。

  “王蒙的小说写他在新疆下放、工作的那段时期,离现在比较久远,呈现了当下罕见的历史原貌,产生了一种阅读上的震动。”张清华说,《这边风景》对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性、人物群像的书写很明朗,对今天感知历史,感知兄弟民族的生活和文化非常有意义。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