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著名音乐家谭盾:我就是“隆里格隆”
//www.workercn.cn2014-07-1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谭盾最新创作的“微信交响乐”《隆里格隆》在上海首演。

  作为第一部尝试将交响乐与移动社交网络互动完成的作品,它再度拓展了谭盾的音乐想象力。

  许多人惊奇于创作者不受限制的标新立异,而在接受《解放周末》独家专访时,谭盾却这样告白:我的作品不是标新立异的,每一部都非常贴近生活,而且现在我每个新作品的诞生都和一种传统文化捆绑在一起。

  如果地球是一件乐器

  谭盾听到,“一个声音就像一条生命。”

  听众发现,自己的意外总是无法追赶谭盾对于声音“匪夷所思”的使用。它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方式让谭盾在国际乐坛声名鹊起,遒劲勾勒出谭盾的音乐想象力:一切声音皆可入音乐。

  这一次,谭盾最新创作的“微信交响乐”《隆里格隆》,作为第一部尝试将交响乐与移动社交网络互动完成的作品,再度拓展了他的声音边界。从建筑音乐,到有机音乐,到互联网音乐……谭盾马不停蹄更新着音乐的“前缀”。对此,有人赞其为一种有意义的丰富,有人忧其会否疏离音乐的本身。

  其实,这不过就是属于谭盾的“音乐进化论”,他依赖对各种声音的精心使用,让大家听到声音的“深”。

  解放周末:您曾这样自问:如果地球是一件乐器,能出何声?这是关于音乐怎样的想象力啊?

  谭盾:想象力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如果你有想象力的话,你就会听到一个斑斓、丰富的音响世界,它充满了音乐的撞击力,无处不在,时时都有。

  想象力是来源于生活的。我始终记得,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倡艺术要和生活在一起。我30多年来的艺术经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得益于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我的艺术就是生活,无论是所谓的“先锋”还是“创新”,都来源于生活。有人问我,为什么你总能在生活的浪尖上向我们提出挑战?我说,很简单,因为我永远在我的生活中寻找。

  解放周末:“微信交响乐”的创意,同样是源于您的生活?

  谭盾:我发现,每天早晨起来,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刷屏、看信息、收邮件、回消息。今天,好像谁也离不开手机了,有那么多人在使用微信,它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想通过我的创作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对最熟悉的空间往往是最忽略的,一个是我们生活的载体,一个是亲人,再一个是自然环境。为什么人会忽略自己最熟悉的空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我在创作《隆里格隆》时的反思与自省。

  解放周末:不仅是一种新鲜表达,还有深刻寓意。

  谭盾:我觉得这部作品受到关注,不是因为“新”,而是因为“深”。我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个信息——信仰就是我们的文化DNA。我们从哪里来?未来我们还会成为什么样?我们的传统资源如何与想象力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回归。

  “隆里格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口头禅,它是一种放松、得体、逍遥的状态,而且跟方言有关。在我看来,“隆里格隆”就像是一种中国情结的锁链,把各地的人连接在一起,无论你讲什么样的语言。

  解放周末:“隆里格隆”通俗得有点深邃。

  谭盾:是。这也就是为什么《隆里格隆》可以在南方也可以在北方演,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在西方演,而且演的时候都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中国的文化符号。

  我们生活的网络时代,处处渗透着信息化的模式。模式的改变,使生活改变,也使人的思维方式改变。同样,艺术的想象力也要接受时代的挑战。

  解放周末:您的艺术想象力是如何接受时代挑战的?

  谭盾:当今时代的声音是什么?这就是我要去寻找的。从艺术上来说,这也是最能挑战国际主流的声音。我一直在感慨,Internet的中文译法是非常杰出的——互联网,它是“互”的,是互动的。这个时代一切都是互动的。

  解放周末:因此,您索性让舞台与听众的互动直接成为了音乐的一部分。

  谭盾:这次我们做“微信交响乐”,一个最大的改观就在于它是互动的、互联的。甚至有人觉得这种互动的音乐方式,能够“震撼世界”。

  艺术家的深度就在于与社会产生互动的程度。如果艺术家可以为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生存、自然的环境提供自己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又是来源于生活的,就像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曲那样,那么他就是有深度的。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