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与脱口秀“一见钟情”
工作之余,黄西尝试过高尔夫、射击、桌球等各种休闲项目,但对脱口秀却念念不忘。“那时候就想,脱口秀很有挑战性。中国人能用英语讲段子是件了不起的事。”
2000年,黄西到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跨国基因制药公司工作;2001年,他又迁居波士顿。有一天晚上,黄西跟着同事去了一家俱乐部,当时,美国喜剧界的传奇人物艾默·菲利普斯正好在台上表演。
“我只能听懂他一半的笑话,但还是被这种艺术形式深深吸引住了。”黄西说,之前不知道美国有脱口秀,那次的震撼实在太大了。“压轴表演时,他就坐在板凳上,一边喝酒一边讲话,没有更多的肢体语言,观众却笑得不行。因为他的演讲蕴含很多智慧,积累了他对生活的幽默观察,包罗万象,很有个性。只有思维敏捷的人,才能把逻辑笑话讲得那么好。”
工作之余,黄西曾尝试过高尔夫、射击、桌球等各种休闲项目,但对脱口秀却念念不忘。“那时候就想,脱口秀很有挑战性。中国人能用英语讲段子是件了不起的事。”黄西回忆道。
2011年底,黄西在波士顿参加了一个脱口秀成人业余学习班。这个学习班开始时,有12个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和行业,有开五金商店的,有做广告的,有老师、理发师,还有会计……学习班让黄西收获很大。他学习了笑话的结构,比如铺垫、抖包袱等等。同时,他在那里遇上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他们打算一起去找活干。
“好多人做了一两场表演以后就不做了,坚持讲几年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其实,美国人也就是出于爱好,学一学,看看自己行不行。”黄西介绍,美国有个关于“最害怕之事”的民意调查:第一名是“在公共场合说话”,“死亡”才排第二名。“调查结果出来以后,有个脱口秀演员就开玩笑说:去参加葬礼的美国人,肯定宁可自己是躺在棺材里的死人,也不要当在台上讲话的人。”
为什么别人没坚持,黄西却坚持下来了?他说:“首先,我觉得,幽默是对生活不满的很好宣泄。幽默可以给人一种存在感,因为生活本就不完美,幽默是应对不完美的最好方法。其次,我想通过脱口秀讲述有关第一代移民的故事。尽管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但是移民的故事,总由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讲述,很片面。而像我一样刚到美国的移民,或者没有语言技能,或者忙得抽不出时间,这样,第一代移民的贡献虽大,却很容易被忽略。”
黄西以过来人的身份描述海外生活时,不禁百感交集。“头几年,当学生,我也不相信美国会有歧视,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不应该用种族、信仰来划分。可是,等我真正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亚洲人会被排挤,而且这种关系很微妙。比如说,在美国硅谷,8%的员工是中国人,可到了领导层,这个比例降到0.6%,甚至华人都不相信自己有领导能力。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很多人都不想说种族问题,总是回避这个话题。”为此,黄西觉得,关于种族的脱口秀固然容易表演,但自己有责任主攻技术内涵较高的逻辑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