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老人13年捡瓶子卖得近万元捐灾区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更多

  吃百家饭长大的穷孩子

  对于温太英常年捐款一事,刚开始赵欣建并不能理解,“说实话,我们家不富裕,我退休前在村办企业工作,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老温打零工,收入更没准。国家受灾捐款应该,可咱该量力而行,可他每次捐得都挺多,这是图啥呢?”赵欣建说,后来,她理解了,温太英这么做是为了“报恩”。

  温太英有个不幸的童年。两三岁时,父母因为意外相继离世,爷爷奶奶早已病故。他家兄弟三人,他最小,父母出事后,他远在沈阳的大伯领养了两个哥哥,把他留给了村委会照顾,常年靠政府救济生活,“从我记事起,我就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温太英19岁时应征入伍,分配到了枪械维修所。“那时,我没别的想法,就想报效祖国,我经常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在部队是训练最刻苦、学习最认真的那一个,搞卫生也总是抢着最脏最累的活干,军事比武,我回回得第一。”温太英说,在部队的6年生涯中,他学会了担当并光荣入党。

  1981年,温太英退伍后,一直靠打零工为生。“这些年,老温换过很多工作,啥工作赚钱就干啥,主要是干体力活。为了挣钱,我们还养过猪,做过豆腐……”赵欣建说,当年,她也是看中温太英的老实和吃苦耐劳才嫁给他。“后来,老温常跟我说,他是吃村里百家饭和享受政府救济长大的,是党把他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初中生,又让他光荣参军接受部队大熔炉的锻炼,他感恩社会,感恩党,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赵欣建也开始支持温太英。

  拾荒积攒下的钱捐给灾区

  “非典肆虐期间,捐款500元;印尼发生大海啸,捐款300元;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300元;甘肃舟曲泥石流,捐款200元;南方水灾,捐款300元;四川雅安地震,捐款200元;甘肃省岷县地震,捐款200元……”昨日,汇通路社区书记池红燕告诉记者,从2003年起,只要有地方受灾,温太英都会主动到居委会捐款,这些年,温太英捐款数额近万元。

  最初,池红燕并不知道温太英的故事,后来,她发现每次温太英到居委会捐款,都是带着一沓子零钱,甚至还有一角硬币,“我们这才知道,捐款的钱都是他靠卖废品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因为他平日里打工赚的钱都交给了家里。”池红燕说,每次温太英捐款,少则两百元,多则五百元,可能跟有些人相比,他的捐款数额并不大,但令大家感动的是,温太英家并不富裕,“废品卖了主要是为了捐款”。

  采访时,有社区居民说,在他们眼中,温太英不善言谈,不讲吃穿,虽然家庭条件不好,可每每国家有难时、捐钱时却慷慨大方,从不吝啬。每次温太英怀揣积攒的钱到居委会捐款时,社区人员对他的善举提出表扬时,温太英总是淡淡一笑:“这点小事不值得一提”。

  只要国家有灾难,我们还会出力

  昨日,池红燕告诉记者,这些年,温太英的凡人善举,感动着身边的人。2013年,温太英被评为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自2013年至2015年,他连续3年被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如今,这些荣誉证书被温太英当“宝贝”一样珍藏着。

  每每看到这些荣誉证书,赵欣建感觉“很光荣”。如今,赵欣建退休了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温太英办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也会顺利领到退休金,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在慢慢变好,没有了后顾之忧,她会跟着温太英一起献爱心,“他愿意拾荒还拾荒,只要国家有灾有难,我们还是会出一份力的。”(记者 杜慧)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