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喻克伦:没有欠下来生债,此生无憾了(图)
//www.workercn.cn2016-02-15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喻克伦夫妇。

喻克伦夫妇与故人相叙。

  守诺人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是说人之诚信,胜过千金。现年67岁的仁寿人喻克伦,以35年的时间,尝践承诺,有如古人季布之诚。

  35年过去,终于兑现了100余工友的工资,现年67岁的喻克伦如释重负,“感觉轻松多了,没有欠下来生债,让子孙后代背上骂名,此生无憾了。”

  喻克伦说,非常感谢当年一起打拼的兄弟,没有埋怨,没有怪罪,没有加收一分利息。

  这桩纠缠了他整整35年的心事,终于在2016年春节得以了结。

  35年来,喻克伦念叨最多的便是要兑现100位工友的工钱。35年来,他最大的歉意,便是没有及时结清这100多兄弟的血汗钱。虽然,有的工友已经去世了,“但是凭记忆、凭良心也要把工钱算给人家。”

  35年承兑一诺

  去年腊月底,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洪湖村16组,87岁的黄汉全老人得知,家对面的一位老朋友去世了。35年前,这位老朋友跟他一起去贵州筑路,没想到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让黄汉全更没想到的是,今年正月初一,阔别20多年的“小兄弟”喻克伦走进了他的家门。还好容貌没有大变,黄汉全一见面就叫出了喻克伦的名字。

  在黄汉全眼里,喻克伦35年前还是小伙子,现在却也头发花白,身体微微发胖,成了一个老头。

  黄汉全53岁的儿子黄治勇说,他还是中学毕业后,去贵州工地上见过喻克伦,“他说话干脆利落,像工友的大哥。”

  黄治勇说,喻克伦对人充满热情和真诚,“我回四川后几年,一直和他有电话联系,他关心我的生活,时常教我怎么做生意。”

  后来,两家人断了联系,这一断就是20多年。今年大年初一,喻克伦突然踏进黄家家门时,黄治勇马上认出了他,“他当年的风采还在。”黄治勇说,喻克伦回来看望父亲时宣布,要兑现第9小分队工人的工资,这支35年前的小分队下有100多号人。

  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

  喻克伦抱歉:35年,拖得太久了

  华西都市报:欠了35年的工资终于要结清,想对当年的工友说什么?

  喻克伦:还是觉得内疚,给他们说声抱歉,拖得太久了。

  华西都市报:35年里,是否有过放弃的念头?

  喻克伦:没有,这是一个心结,只有解开人才舒服,况且那些都是工友的血汗钱。

  华西都市报:其间一直没有还钱能力吗?

  喻克伦:1981年之后10多年来,家境都没有好转,最艰难时我们一家只有一捆莴笋过年。后来子女上学,一家四口吃穿都压在我身上。最艰难的时候,女儿的毛衣棉袄都拿来换土豆了。

  华西都市报:当年的账本、欠条都还在吗?

  喻克伦:我几经辗转,当年的欠条早就掉了,工人们也没有留存相关证据。但他们是我带出来的,我承诺了多少钱一天的工钱,就要兑现,凭记忆和良心算给他们。如果有我忘记了的,我留了电话号码,他们联系我,算好账我会转账给他们,要兑现给工人的承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