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71岁老人赵景林坚持长跑30年 跑坏300多双跑鞋(图)
//www.workercn.cn2013-12-30来源: 大河网
分享到:更多

赵景林

    凌晨4时,人们还在梦中熟睡,内丘县城蓬山公园里,闪过一个跑步如飞的身影。

    他高高的个儿,瘦瘦的,穿一身运动服,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跑起来步履轻盈,矫健。在该公园晨练的人们都知道,每天来得最早,跑的最远的保准是他:71岁的退休老人赵景林。

    一圈、两圈……每圈800余米,他跑了20多圈,约16公里。就这样,他坚持了30年。每当别人问:“老赵,跑多远了?”,他总是笑笑:“绕地球有3圈多了。”

    对于老赵而言,一生中最熟悉的有两条道,一条是火车道,一条是马拉松跑道。

    他曾是一个火车司机,15岁就考上了体校,被国家体委授予少年级运动员称号。体校毕业后,便在机务段工作。从司炉工到火车司机,开了半辈子火车。

    他热爱体育锻炼,30年前就开始了长跑,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坚持跑16公里。大赛前加码到40余公里,有时到山地去跑,练习耐力,30年来从未间断过。从不惑之年跑到古稀之年,并参加了22次国际马拉松比赛。

    他坦言,“我生活开销较多的是鞋,平均一个多月就跑坏一双运动鞋,30年里,共换了300多双跑鞋。”

    22次参加国际马拉松赛

    2004年10月,年已62岁的他,第一次报名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心里紧张而又激动,他与来自国内外的1万多名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选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同一条跑道上竞争。许多优秀选手拼搏的精神鼓励他跑完全程,尽管他未取得名次,但他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自此,每逢国际马拉松比赛,他都报名参加。先后参加了上海、郑州、东营等地的国际马拉松比赛22次。至今家中还保留着每次大赛的证书。

    忆起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经历,他感言:“最难忘的一次是在郑州比赛,由于人多,不小心跌了一跤,忍着痛,还是坚持跑完了全程,引来众多观众的喝彩声。”

    他比赛最好的成绩是在上海取得的,与国内外1万多名选手竞争,他以3小时51分的成绩夺得440名。虽然他与冠亚军无缘,但他说:“对于其他9000多名选手,我是成功者。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

    80岁后还想参加马拉松

    “自己不受罪,女儿不拖累,节省医药费,奉献全社会,健康100岁。”这是老赵的健康格言,也是他跑步30年的切身感受。30年来,他没得过病,没吃过药,越老越有精气神儿。在2004年CCTV夕阳红全国健康老人大赛获得提名奖,

    每次长跑完毕,他总会松松筋骨,压腿,揉腰,冷不丁来个惊险动作大撇叉,让不少年轻人看后都自愧不如。“跑到80不算老,活到百岁还嫌少。”老赵和别人笑谈:“80岁后还想再参加次国际马拉松比赛。去‘全国健康老人大奖赛’上去PK,争取夺得健康老人大奖。”

    30年,他带出了40多个马拉松弟子。如今,正带着6个爱徒加紧训练,去征战明年1月初在厦门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

    温馨提示:生命在于运动,完美的运动就是跑步。人过中年,各器官生理功能逐渐降低,细胞代谢活力和心肺功能下降,而长跑正是锻炼心肺、减缓心肺衰老过程的良好手段。然而,中老年人在长跑锻炼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要跑速要慢,不要快速冲刺跑,也不要变速快跑,应按自己体质状况匀速慢跑,以使全身得到缓和的全面活动;二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忌操之过急,可以走跑交替逐渐过度到匀速慢跑,呼吸要自在顺畅,切不可在跑程中屏气;三是中老年人长跑中要特别注意安全,应尽量选择地面平坦、行人较少的地方跑,在马路上跑一定要注意来往车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