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当“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

——一名90后非遗传承人的编织脱贫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2020-07-10 09:42:34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一根竹子能编织出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还能“编织”出幸福路。“公司取名‘牵手’,就是要通过竹编牵手更多的人。”这是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昌芹的心愿。

  今年30岁的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第6代传承人。早在2014年,杨昌芹就在赤平面竹编基础上,将竹编与生活实用器相结合,探索创新出一系列立体精细竹编工艺,让大众对竹编工艺有了新的认识,以此打开竹编销售市场的大门。

  杨昌芹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户苗族人家,父亲是很有天赋的木匠,开了一家小型家具厂,生意蒸蒸日上。然而,父亲不幸患病去世,为减轻家庭负担,杨昌芹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先是到一家餐馆打工,由于吃苦耐劳,工资涨了不少,但她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继续学习。

  “我是有了梦想就去追的人。”杨昌芹说。她怀揣着打工时攒下的工资,找到当年的恩师,表达了自己想读书的愿望。在老师的多方奔走下,杨昌芹顺利进入印江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幼师专业学习。2007年,幼师毕业实习时,17岁的杨昌芹来到赤水市,向贵州竹编工艺创始人、贵州省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学习竹编技艺。

  刮青、破竹、起篾、染色、拉丝、编制……竹编工艺需要经历20多道工序。杨昌芹从最基本的选竹、破竹开始学。“轻了削不下去,重了又会割到手。”刚开始学习,杨昌芹总是掌握不好刀的力度,每天手上都会添新伤,新伤旧伤不断,但从未想过放弃。她一直牢记爷爷的一句话:“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当时选择从事竹编这个“冷门”行业时,家人并不看好,还是希望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从选择做竹编那天开始,杨昌芹就下定决心把它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2012年,在赤水市政府的资金扶持下,杨昌芹成立了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作品包括平面的竹编画,以及立体的竹编工艺,如竹编茶具、酒具、灯饰、装饰和一些小配饰。

  赤水市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有20万人在这里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逐渐形成以生态竹产业为支撑的种植加工、旅游等全产业链。赤水竹编工艺同时也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自己是农村出来的,特别能理解农村生活。”随着竹编技艺的不断提高,杨昌芹开始接收学生,免费教授竹编技艺,这些学生大多是当地的留守妇女和贫困户。她们把公司提供的原材料带到家里,工作时间可以由自己调控。这种“来料加工”的方式保证了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传统工艺需要融入现代创新理念。”两年来,杨昌芹不断带领团队成员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进修学习,同时开设培训班,让更多的竹编手艺人重拾技艺,加之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传统平面竹编成功转化为立体竹编,创新出了竹编水杯、竹编茶具、竹编瓷器、竹编手提包、竹编首饰等一系列立体精细竹编工艺品,很受市场青睐。

  赤水竹编的市场大门越开越大,竹编手艺人也逐步多了起来。“我是三年前跟着杨师傅学习竹编的,现在是个老手了。每月工资4000元,大家的干劲大了,生活更有了奔头。”竹编女工王从芳笑着说。

  竹编手工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将“指尖技艺”转换成“指尖经济”,2019年公司产值达到1200万元,拥有20多个商标、12项发明专利。竹编包、竹编配饰、竹家具等各类特色工艺品,不仅销往中国各地,还销往美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

  “竹编工艺不仅是非遗,也是脱贫攻坚的特色支柱产业。”杨昌芹认为,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产业才能产生独有的魅力和市场竞争力。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人生近四十,她们在造梦的行业清醒着努力着

    告别温婉的富察皇后,身披铁血经纪人的战袍,秦岚将自己所处的演艺圈挑开一角,呈现给观众。职场剧《怪你过分美丽》中,她饰演的经纪人莫向晚夹在流量小花林湘和昔日影后阮荔华之间,披荆斩棘游刃有余。

  • 刘国梁首次以世乒联理事会主席身份亮相

    国际乒联网站消息,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非洲论坛8日在线上召开,刘国梁首次以世乒联理事会主席身份亮相并做了演讲,非洲各乒乓球协会主席以及主要的工作人员参加了该论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80后公益践行者李闯:放弃高薪回农村创业 助销千万斤农产品

    近日,80后创业者李闯接到了广西百色果农的求助,希望帮助销售小台农芒果,以免农民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李闯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的团队参与的第几次助农行动了。“前些日子我们助力河南中牟蒜农的销售,还得到了央视微博等权威媒体的转发,最终帮助销售了200多万斤大蒜。”

  • “卤蛋西施”的致富经

    沿巫峡口南侧的301省道盘旋而上,行车八九公里,记者看到了一栋崭新的白色小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艳姐农家乐”,浓香的卤味正从里面飘溢出来。艳姐名叫龚克艳,有“卤蛋西施”之称。她不仅靠自己的双手走上了一条“舌尖上的致富路”,而且带动一些乡亲们脱了贫。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