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人: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变迁-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收麦人: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变迁

2020-06-11 14:33:33 来源:河北日报

  阅读提示

  6月5日,邯郸成安县辛义乡大郭庄村,随着十几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驶入麦田,我省小麦机收作业正式拉开序幕。全省开始由南向北大面积麦收,预计机收作业将在6月21日前后结束。

  6月6日,沧州肃宁县尚村镇东是堤村,一个有100多人参加的“麦客”体验比赛如火如荼,不同年龄段的参赛者重温30多年前手工收麦的劳动场景。

  从手工割麦到麦钐等简易农具的应用,再到联合收割机的普及使用,麦收方式的变革,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三夏”大忙里的“休闲体验”

  6月6日,沧州肃宁县尚村镇东是堤村,130亩富硒小麦已开始成熟。村东头一块麦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正在举行,第一组10名选手头戴草帽,弯腰屈膝,左手拢麦,右手持镰,蓄势待发。

  65岁的尹连社和老伴一大早骑着三轮车,从十几里外的邵庄乡赶来,就是要参加这场由东是堤村组织的“记住乡愁·传承农耕文化”首届农耕文化节。听说这次活动上,会有一场割麦子比赛。“30多年没动手割过麦子了,想再体验一把。”

  尹连社被分在头一组。主持人手中的铜锣一声脆响,比赛开始。尹连社的镰刀闻声而动,一手拢麦,一手镰刀翻飞,几个起落下来,已经超出同组对手一大截。打腰子、结捆、戳放齐整,老把式干净利落的一顿操作,引来周围观众的连声喝彩,尹连社心下也不免得意,手头动作沉稳下来。

  几分钟后,隔壁“赛道”上突然杀出人影,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尹连社一脸狐疑,扭头一看,几个年轻人正一路狂割,割下来的麦子被扔了一地,根本没有成捆。“只割不收那叫割麦子吗?开场前有没有讲清楚规矩?”

  肃宁是河北小麦主产区之一。在尹连社的记忆里,30多年前,没有联合收割机这种大型设备,收麦子基本靠手工。“麦收三件宝:穗多、穗大、籽粒饱。”每年6月份前后的收麦,是农家全年最重要的农事。“麦收有五忙,割拉碾晒藏。”整个麦收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造场、割麦、摊场、碾场、扬场、堆麦秸垛、晒麦、入仓。

  在尹连社看来,割麦是这几个步骤中最累人,也是最考验技巧的环节。

  “每到麦收,全家都得齐上阵,天不亮就下地。”尹连社记得,“先割六七个麦眼,几个人从麦眼开始往前走,伸出镰刀,钩住一把麦子,左手拢住麦子,右手连拉带割就是一片麦子下去了。”手工割麦,连捆带拴,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只能割一亩地多一点。

  有的人家,会使用一种更先进一点的割麦工具——麦钐(音shān)。尹连社说,这其实是一种简易的组合割麦工具,有的地方也叫“麦绰子”“掠儿”。使用麦钐割麦,一人要右腿前弓,左腿微屈,右手握木柄,左右拉绳子,控制钐刀片对着麦子根部猛然发力。麦钐一次能收割六七垄小麦,比用镰刀手工割麦效率能提高五六倍,在收割机出现之前,可以算是麦收时的“神器”。

  随着麦收进入机械化时代,各种收割机替代了人工,手工割麦和麦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尹连社说,收割机在农村收割小麦,基本就是这里一户人家,那里一户人家,每户人家就几亩地,收割完了就马上换场地。往往一户人家中的小麦只需要几分钟就搞定了,用在路上的时间反而要半个多小时。所以平均下来,机收小麦一天大概能收割近百亩地,这样的麦收效率,不知道比以前提高了多少倍。

  “时至今日,在平原地区,手工割麦基本已经绝迹。不少年轻人连见都没见过,这也是我们搞这场体验活动的初衷。”东是堤村党支部书记袁建轮告诉记者,他们策划这一场农耕文化节,组织“麦客”体验活动,目的就是通过手把镰刀割小麦的体验形式,让人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快乐,传递重农崇农的价值取向。

  比赛开始不到5分钟,和尹连社同在第一组的参赛选手刘建双已经落后了一大截,满头大汗、腰疼到直不起来。她环顾“战况”,决定彻底放弃了。1980年出生的她,根本没有手工割麦的经验,“名次不重要,体验最重要。”

  收获仪式如同“机械展演”

  6月5日,邯郸成安县辛义乡大郭庄村,李岳飞紧张地拿着手里的对讲机。他在等待正式“开镰”的信号。

  当天,河北省小麦机收暨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这里举行。10时30分,现场传来指令:机收开始。1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鸣着驶向麦田,沉甸甸的麦穗在收割机前应声而倒,麦秆飞舞,在金色麦浪中激起一片片浪花。

  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满载着小麦停在地头。在此等候的村民连忙把农用三轮车停在收割机粮仓下,粮仓打开后,金灿灿的麦粒顺着出粮口倾泻而出。

  曹臣良捧起一把小麦,搓了搓麦糠,捡起一粒放在嘴里,“今年小麦长得好,平均亩产能达到500多公斤。”曹臣良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也是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我种了2000亩小麦,两三天就能收割完。”

  今年30岁的李岳飞已经是个“老机手”。他也明白,这次仪式其实象征意义更大。眼前这块地,用了15台收割机同时作业。“开镰”当天,成安县1500台联合收割机在同时作业,全县32.5万亩小麦将在5天之内全部收获完毕。与此同时,全省3305万亩小麦自南向北开始收获,200万台农业机具将投入“三夏”作业。“开镰”仪式结束后,李岳飞和收割机车队就要马上转场开赴其他麦区。

  “三夏”期间,我省各地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多、组织能力强、规模作业面积大、转移速度快、便于指挥调度的优势,组织200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小麦联合收获——麦秸抛撒覆盖还田——夏玉米播种配套技术“一条龙”作业,小麦秸秆全部实现覆盖还田,小麦收获与夏玉米播种实现“无缝对接”。

1 2 共2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CBA联赛将重启 马布里率队蓄势待发

    6月10日下午,位于亦庄的北京弘赫国际体育中心北控男篮训练基地内一下子比往日热闹了许多,为了迎接6月20日即将重新启动的CBA联赛,北控男篮在这里进行了一堂出征东莞赛区前的公开训练课。

  • 中国梦·实践者|夺冠之后还有空间吗?张伟丽:想成为传奇

    2019年8月31日,张伟丽在广东深圳击败巴西选手杰西卡·安德拉德,成为中国首位拿下UFC(终极格斗冠军赛)金腰带的选手。2020年3月8日,张伟丽在她的首场卫冕战中成功击败对手乔安娜·耶德尔泽西克。如果说之前的目标是一心夺冠,那拿到冠军之后该向哪里前进?张伟丽说:“成为一个传奇。”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两怕迎刃而解 “蔡记大虾”练摊一月赚3万

    今年23岁的蔡俊伟已为人父,是湖北老河口市光年路众多餐饮店中最年轻的老板。“之前一直在南方打工,春节返乡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家隔离,耽误了几个月时间,疫情缓解以后,准备去原来的工厂继续上班,却被厂方婉拒。”蔡俊伟说,好好的一份工作,因为疫情影响,因为自己是湖北人,就这样没了。

  • 罗旭斌:让每一块土地拥有身份证

    “我们公司是一家特别的公司,从名字就可看出来。”四川鱼鳞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罗旭斌满是自豪地说。实际上“鱼鳞图”是我国一个土地管理术语,因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