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宋红伟:“金牌工人”敲响企业上市钟声
//www.workercn.cn2015-09-2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普通工人到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他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我不图名利,只希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

“金牌工人”敲响企业上市钟声

  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到成为敲响企业上市钟声的职工代表,对此,宋红伟认为他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宋红伟1972年出生,1987年考入了2672工厂冶金技校轧钢专业学习。毕业后,他就到了新兴铸管工作,长期从事轧钢设备及操作方法的改造和优化工作,其中,“进口导板盒螺丝的改造”和“成品出口管子的改造”被工厂评为优秀成果奖,“轧辊下槽的冷却方法”获优秀建议奖,他个人也被评为“五小”活动标兵。由他担任组长的QC小组,连续两年对“降低中间轧废,提高钢材的合格率”进行攻关, 最终成材率提高3.7%,直接创效100多万元。他所在的小组也两次获评河北省优秀QC小组。

  2003年,宋红伟所在的轧钢车间进行切分轧制的工艺开发。“当时,国内没几家钢厂能生产,且这工艺也属于技术保密,无法获得相关资料。”宋红伟说,这些技术的攻克都需要自己研究。于是,宋红伟与他的团队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总结” 。

  虽然最后成功了,但当时的研究却是艰辛而困难。“在前期试生产时产品产量非但没有提高,各项质量指标还大幅下降,团队压力巨大。”作为技术骨干的他,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放弃了休息时间,在生产现场与大家一起探讨、分析、制定解决方案,经过多次尝试与失败,最终切分试验大获成功。

  2005年,宋红伟在此技术工艺的基础上又成功开发出了三切分工艺,创造了同种设备生产三切分的国内第一。同年年底,宋红伟调到了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面对新生产线投产前大量繁杂的准备工作,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在生产一线,困了就在现场的空地眯一会儿。最终,在他的带领下,新的生产线一次性顺利投产、达产。在投入生产的第二年,生产线月产达9万吨,远超过年设计产能80万吨,博得了同行的赞誉。2009年和2010年,他所带领的QC小组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后,取得的成果连续荣获安徽省冶金行业QC成果二等奖。

  为加快公司产品开发及工艺改进的速度,2013年3月宋红伟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工作室主要从事螺纹钢及优特钢新产品的开发以及生产工艺的创新工作。工作室不仅是轧钢部职工创新活动的平台,还起到连接产品开发与现场生产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宋红伟的主持下,2013年5月工作室成功开发左旋精轧螺纹,该钢筋在任意截面处都可拧上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器进行连接,或拧上带螺纹的螺帽进行锚固,是钢筋生产中的高端产品。2013年7月工作室成功开发树脂锚杆钢这一新型矿用锚杆钢筋。这两项新产品将直接为企业增效达900万元。

  宋红伟在实践的同时还非常注意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他将从事精轧螺纹钢生产与开发的实践成果编写成文章《精轧螺纹钢筋的技术开发与生产》进行发表,收录于《2013年铁路和建筑用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将工作经验在业内进行交流,我不图名利,而是希望广泛听取业内专家的批评和意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宋红伟说道。

  宋红伟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和付出得到了集团公司高度认可和肯定。1997年宋红伟破格晋升为技师,同年6月,“新兴铸管”股票在深市上市,宋红伟作为职工代表陪同集团公司领导赴深圳敲响了股票开盘的钟声。3年后,宋红伟的事迹成了全公司的典型,公司号召广大技术人才向其学习;2005年宋红伟晋升为高级技师,成为集团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009年孙宏伟作为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唯一的高级技师,当选为芜湖市第二届首席技师;2012年孙宏伟荣获新兴铸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牌工人”称号。(中工网记者 赵剑影 中工网通讯员 支文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