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劳动模范

“葱书记”范丛平:为乡亲们蹚条致富路

2019-11-20 07:53:48

范丛平(左二)在村民家中走访。 (资料照片)

  皑皑雪山,河水蜿蜒。初冬时节,记者从新疆乌鲁木齐市区驱车向南行驶40多公里,来到位于南山苜蓿台脚下的乌鲁木齐县托里乡乌什城村,探访范丛平团结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故事。

  作为托里乡副乡长、乌什城村党支部书记,今年57岁的范丛平带领各族群众让乌什城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没有范书记,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因为种洋葱种出了名堂,范丛平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葱书记”。

  为乡亲们蹚条致富路

  出生于新疆农村的范丛平,从小就体会了农牧民的生活。在外读高中期间,他一直牵挂着家乡。每一次回村,家乡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总让范丛平感叹不已。“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而家乡人仍然抱守简单粗放的耕种方式,必须做出改变。”从学生时代起,范丛平就决心让家乡走上富裕路。

  1980年高中毕业,范丛平选择回乡当农民,“努力完成自己的心愿”。当时,乡亲们缺乏技术、经验和资金,不敢去冒风险,他就去做这个“拔穷根”的“排头兵”。结合乌什城村紧靠艾维尔沟煤矿、苜蓿台景区,过往车辆和人流较多的实际,他用东拼西凑的资金,买了一台拖拉机,在周边拉石头、跑运输,当年就成为了该村唯一的“万元户”。

  在致富路上,范丛平多业并举,为乡亲们蹚出致富路。同样是养猪,他亲自跑到石河子去调研市场,认为南山气候寒冷,应选择花白猪品种试养。原来全村小麦亩产不足200公斤,他带领大家化验土壤,找专家论证,从新疆化肥厂引进“新春”系列麦种,从打底肥、拌种、锄草入手,规范推广地膜种植,使小麦亩产量提高到500多公斤。

  乌鲁木齐市提出“北菜南移”后,范丛平当年即带领13户村民建大棚,确定了“早春黄瓜、夏双包菇、秋恰玛古、冬油白菜”的种植思路。年底一算账,种一亩大棚,相当于10亩地的收入。

  为了丰富种植和管理经验,范丛平先后两次前往山东寿光学习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学好技术,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过上富裕生活,是我当时的想法。”范丛平学习回来说,通过半年的学习、观察和实践,自己对建设好家乡更有信心了。

  让咱村的洋葱走出国门

  范丛平善琢磨、爱思考,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如何才能确保持续增收?他带领乡亲们不断跟踪种植新技术、新经验。“要走好致富路,必须念好致富经。”范丛平说,“要让咱村的洋葱走出国门”。

  乌什城村洋葱种植面积大、销路广,是远近闻名的“洋葱村”。然而,他们在发展洋葱产业上也遇到过波折,曾经由于质量不过关,导致大批洋葱滞销。为迅速扭转不利局面,范丛平提出,每种一亩洋葱,都要将种植日期记录在案,并进行统一编号,以便于技术人员掌握情况,及时会诊。

  从那以后,乌什城村的洋葱逐渐打开了销路。“要想把洋葱销到全疆乃至全国,必须要走农户+合作社+协会+走订单农业的路子。”范丛平牵头成立了“洋葱协会”,注册了品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与乌鲁木齐凌庆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乌什城村的洋葱实现旺季更旺、淡季不淡。

  乌什城村的模式,培育了千亩“无公害洋葱生产基地”,引领了乌鲁木齐市洋葱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规模经营,循环滚动发展,范丛平也因此被称为“葱书记”。在乌什城村,以洋葱为代表的17种蔬菜在高原寒区试种成功,销往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念好致富真经,增收步履轻盈。乌什城村还打造了西蒙塔尔肉牛生产基地、劳务用工输出基地、第三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每到农忙季节,仅支付邻村的劳务支出就超过400万元。如今,范丛平负责的合作社种植面积上万亩,年产值达7000万元。

  “范书记是我们种地的老师,他每天骑着摩托车跑来跑去,谁家有啥困难,总能及时去帮助解决,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他。”村民张保玲对记者说。

  有难事就找“葱书记”

  “有难事就找‘葱书记’。”在十里八村,范丛平成了种植户最信赖的人;他的手机号码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公共服务电话”。乡亲们来电、来访,范丛平都热情接待,他总和乡亲们说,“有困难,找书记”。

  在范丛平的倡议下,乌什城村定期组织召开“能人座谈会”,征集发展“金点子”。“美化新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壮大集体经济,都得靠集思广益。”他说,大家的事要商量着办,决定了的事就要团结起来干。

  范丛平和村党支部一班人还多方争取资金,打造景观河道,建设截浅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人畜饮水分离。为整治环境,乌什城村结合商业开发,建起商业一条街,采取谁入股、谁经营、谁受益的方式,开设32家门面,包括小吃店、修理店、药店、商店、电信营业厅、物流点等,带活了“马路经济”。

  此外,在范丛平带领下,乌什城村打造的1000亩南山花海,成了乌鲁木齐周边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精品农业、有机畜牧业、中草药产业和南山花海,已经成为拉动该村经济的“四驾马车”。乌什城村还每月举办一次“幸福集”,乡亲们扭秧歌、唱红歌,在歌舞声中,加强了交往交流,也吸引了客流,活跃了当地经济。 范丛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乌什城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从400元提高到21000多元,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4100多万元。村民乌斯曼·那依提激动地说,“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这都要感谢‘领头人’范书记”。

  “我嫁到村里快18年了,村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范书记常说,要学会苦干实干加巧干,这样投入和产出才能成正比。”村民樊静家今年年收入已经突破18万元,她感慨地说,“我家盖了新房子,生活条件也好了,这都是范书记确定的路子对,是他和村党支部带领大家勤劳致富的成果”。

  “劳动能将戈壁变成绿洲,只要大家抱成团,继续努力奋斗,乌什城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范丛平说。

  作风优良、成绩突出的范丛平,曾先后获得“自治区农村青年致富状元”“乌鲁木齐市劳动模范”“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荣誉称号。乌什城村也被授予“全国民族法制示范村”,以及“自治区文明村镇”等称号。(记者 乔文汇 通讯员 程晓飞)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朱婷:归来,为了更好出发

    天津人民体育馆,是很多排球迷心中的“魔幻主场”。扎根于此的天津女排,曾11次登上全国联赛的最高领奖台。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排球氛围,使得这里的球市常年火爆。新赛季,伴随一名选手的到来,这把“火”更旺了。

  • 王芳和她的“芳之蕴”

    用茶道招待来访的朋友,是王芳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着身着旗袍的她,行云流水烹制茶汤,娴熟优雅地将七分满的瓷艺器皿送到你面前时,茶香伴着氤氲的水汽,让人仿佛在朦胧之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宋嗣海:倾力奉献“一带一路”

    河钢塞钢的前身斯梅代雷沃钢厂,始建于1913年,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后因长期亏损而陷入濒临倒闭的境地,2016年4月由河钢集团正式收购,组建河钢塞钢。宋嗣海第一时间被派往河钢塞钢工作,带队负责河钢塞钢运营管理。

  • 访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中国经验为世界应对健康和发展...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推动健康公平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模式和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启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