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时代的领跑者(组图)-劳动模范-中工网

人物

劳动模范

劳模,时代的领跑者(组图)

2015-06-15 10:07:55 来源:贵州日报

周训林认真地翻看、整理自己曾经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   黄瑶 摄

退休后的车敏善依然热衷学习。

  二十世纪70年代全国劳模苏超民 “不停歇”的技术革新者 通讯员 孙 妤

  苏超民是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时在北京受表彰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如今已83岁高龄的他说:“革新创造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5月19日,拨通苏超民的电话后,记者在贵阳市安云路一栋旧居民楼里寻访他。尽管已事已高,可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起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滔滔不绝,不时冒出年轻时一些自主创新的“小发明”,仍兴奋不已。

  1952年,苏超民从当时的贵州工学院机械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建筑工地干起了材料员,参与贵阳市财委大楼的修建。“当时交通很落后,所有材料全靠人力背回工地,一天来回跑几趟,没一句怨言。”苏老回忆道,当时脏活累活抢着干,大家从不计较报酬。

  一年后,由于工作踏实,苏超民调到了机械站,负责管理木炭和油料。“那时我是个毛头小伙,厂里的汽车烧的是木炭。我每天6点起来帮师傅把木炭砍成一小截一小截,用麻袋装上,分发给司机。工友们围坐在一起吃早饭时,我的脸黑得几乎都看不清了。”回忆年轻时的工作场景,苏超民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1962年,苏超民晋升为贵州省建工局机械化施工公司技术副厂长,负责全厂技术攻关。

  刚刚走马上任的他就遇到了挑战。“厂里要建一条钢门窗生产线,派我到常州偷师学艺。”他说,对方提出不准记、不准问、不准照、只准看的要求,于是他把纸和笔藏在荷包里偷偷记下技术精髓,回到厂里硬着头皮搞研发。两个月后,贵州第一条钢门窗生产线正式投产。

  “为了技术攻关,除了吃饭睡觉,我两个月没有下过工作台,别人白天上班,我白天晚上都上班。”苏超民说。

  对于苏超民来说,“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苦干+巧干”式的劳模精神成为时代象征。

  1976年,在“文革”中受尽磨难的苏超民恢复原职,重新投入到技术革新的海洋中,热情不减当年。他自主研发出的“81轻型塔式启动机”让厂里工人们彻底告别了肩挑背扛的痛楚。由于售价低、结构新颖,打败了国内外同款产品,全国各地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苏超民还受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塔式启动机学术交流会,现场精彩绝伦演说让他轰动一时。

  “那时全国劳模王崇伦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无论前行的道路多么艰难,我都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苏超民坚定地说。

  两年后,已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26载的苏超民,迎来了事业上的最高峰,荣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说着他从柜子里拿出一本奖状,翻开大红本,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新华社刊发的一张图片新闻的剪报:“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这个就是我。”老人指着照片上一个小小的背影,尽管时隔境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也被认定为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在火车上,我们受到了乘务员的热情周到的服务。”回忆起赴京参会时的情景,苏超民感慨万千。  回到厂里后,苏超民干劲更足了,他不但将原有产品创新升级,还在新技术上做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成功,成为当时贵州省鼎鼎大名的起重设备专家。

  “在厂里,他在技术上是把好手,可在家里,他却不是个好丈夫、好父亲。”80岁高龄的妻子吴文芬向记者回忆,家里三个小孩一年到头见不到父亲几次,通常是他回家时孩子睡着了,他清晨上班时,孩子还没起床。“您埋怨过他吗?”“当然,骂过、也吵过,没用,因为这是他一辈子追求的梦想。”吴文芬毫不犹豫地说。

  1992年,苏超民从厂里退休后,被贵阳市塑料门窗厂返聘为总工程师,建起了全省第一条塑料门窗生产线。他还退而不休,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单位解决技术上的疑难杂症。

  “技术革新是永无止境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果不是心脏动过手术,我直到现在都不会放弃。”苏超民说,现今,企业为一线职工成长成才搭建了越来越多的平台,掀起了自主创新的热潮,他希望新时期的年轻人要在这一平台上,拿起“创新”这个有力武器,把钻研态度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为企业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十世纪80年代全国劳模周训林 一辈子坚守的苦乐年华 本报记者 黄 瑶

  “当时我到六盘水来的时候,黄土坡这边还是一片荒坡坡,树都没有几棵,哪里想到能建成今天的样子哦!”6月5日,记者在六盘水市木冲沟煤矿见到了全国劳模周训林。

  1966年,22岁的周训林从老家赫章县来到六盘水市,在木冲沟煤矿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

  “我们是跟着最早的一批三线建设者过来的,那时候住的是油毡房,墙是竹子编的,睡的是大通铺,一个月也难得见次荤腥儿,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儿,但是大家都是辛苦并快乐着”。回忆起当初的生活和工作,周训林说。

  木冲沟煤矿建井初期,职工要用煤,只能从附近的老乡手里买,每吨要花十多块钱,而在掘进半煤岩巷道时,不少煤都被混在矸石中一起倒掉了,这让周训林很是心疼。

  于是,周训林趁着在井下休息的空档,从矸石中一点点选出煤块,升井后再背到职工食堂去,供烧水做饭使用。从1966年到1985年,他就从井下选出了400多吨煤块和大量的废旧物资,先后背坏了14个背篓,用坏了27个撮箕。

  1979年4月的一天,原承建木冲沟的二十四工程处在山沟里的一个烘炉房被山洪冲倒了,一些工具、设备都被埋在泥沙之下。

  得知消息的周训林,利用下班时间,找到了被埋烘炉房的位置,干了十多个小时,挖了5米多深的大坑,挖出了埋在地下的“宝贝疙瘩”。

  经过仔细清点,一共有钎子杆2450多公斤,钢丝绳250余米,价值数千元。“那是国家的财产,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就这么浪费了。”

  然而,从周训林手里“拯救”出来的,不仅仅只有这些。

  1984年8月17日上午,巷修工区在一条45度上山人行巷道维护顶棚时,发生了冒顶,工友张友芳被夹在里面,生死不明。

  原本已经升井的周训林听到消息后,立即返回井下,与工友们一起扒开矸石救人。

  由于事故发生地坡度很陡,周训林的手、胳膊、脸都被滚落的矸石划破了。“当时也没觉着疼,就想着快点把他救出来。”

  不知是方法不对还是救援难度确实太大,大家伙儿拼命扒拉了一个多小时,却收效甚微。

  此时,周训林沉默了。他低头思考了一阵后,提出了新的救援方法:从人行巷道平行的45度煤仓上口进入,再从观察孔爬进去救人。

  办法是可行的,但,谁去呢?

  “我去吧!办法是我提出来的,我更明白如何操作。”

  于是,周训林把绳子拴在腰间,从煤仓口一点点下落到80多米,再从第三个观察孔进入到连接两个巷道的小横贯,爬进人行巷道,最终将张友芳成功救出。

  1989年,周训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去北京领的奖,当时,大领导在天安门城楼上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个挖煤的,领导说,应该感谢你们煤矿工人啊!是你们让深埋地下的黑色财富成为了中国这辆快速行驶的列车的燃料。”当初的一幕幕,他仍记忆犹新。

  1999年7月,在井下整整干了33个年头的周训林退休了。“一开始根本闲不住,就到家门口的木冲沟矿俱乐部去帮忙搞搞绿化什么的,全当锻炼身体了。”

  2002年,考虑到老伴身体一直不太好,周训林又把家搬到了市中心。乔迁之喜还未散去,一个噩耗袭来——在木冲沟矿工作的三儿子,因井下瓦斯突出事故离世,年仅28岁。

  “之前他也跟我说过好几次,想换个岗位。但我想着,既然大家认可我,选我当劳模,我的儿子也应该是表率,不能怕苦、怕累,谁知道,唉……。”周老有些哽咽。

  “好在其他儿女都很孝顺,一有空就过来看我们,日子也是一天天好了,我们也没什么负担。现在就想着,等老伴儿身体好些了,带她出去转转,怎么也得老有所乐不是!”

1 2 3 4 共4页

编辑:朱晶晶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