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芳满阶 教人扇上画将来(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领域

红芳满阶 教人扇上画将来(组图)

2020-07-17 06:51:33  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 记者 陈友望

  赤日炎炎,王孙摇扇,清风阵阵带来清凉爽快,书画入扇更带来丹青意趣。或花果虫鱼、山水小景,或诗词小令,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各运匠心、意趣奇巧于其上,恰如唐代罗隐《扇上画牡丹》诗曰:“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民国 28cm七彩螺钿漆雕边剪贴三格景泥金彩绘黑纸扇(正反面)

马远 《竹涧焚香图》(正反面)

  雉尾扇开 拂面清风

  中国,制扇之国,扇子有着古老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随手摘取植物的叶子或飞禽的羽毛,简单加工之后,一把简易的扇子就做成了,便可遮阳避尘,摇风纳凉,驱虫赶蚊,引火加热。殷商时期,天子“夏设羽扇、冬设缯扇”,“雉尾扇开朝日出”,作为帝王仪仗扇的雉尾扇,色彩绚丽,高贵非凡,后来作为王后、嫔妃出行时的障面器物,因雉尾扇由野鸟羽毛制成,故《说文解字》说,“扇者,门两旁如羽翼,故从户从羽”。

  扇子不易保存,我国较早的羽扇实物是从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竹扇,为一件保存完好的战国古扇。这件竹扇制作十分精致,由扇柄与扇面构成,保存完备,扇柄在扇子的一侧,形如单扇门,如此形状,与在四川宜宾东汉崖墓画像石棺上的《持扇图》十分相似。秦汉时期的扇子,将偏于一侧的扇柄移位至中间,左右对称形如圆月的平面扇子贝发明出来,实用性大大加强,盛行至今两千余年。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曾有诗《竹扇》曰:“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团方。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可见扇已为夏天纳凉避暑专用之物了。

  从北宋开始,杭扇迅速崛起,当时就有许多工匠以制扇为业了。南渡之后,都城临安的扇铺出售的团扇种类已是繁多,诸如细化绢扇、细色纸扇、异色影花扇、细扇、梅竹扇面等。据《梦粱录》记载,在临安除了常见的纸扇、羽扇、绸扇、蒲扇、葵扇、粽扇、骨扇等,一些新的扇品种也冒了出来,如龙皮扇、核桃扇、桐花凤罗扇、雪香扇、绵扇、油纸扇等等,甚至出现了独立于“扇子作坊”外的“修扇子”的行当。杭州也就成为全国制扇业最为集中的地方。在那个年代,扇子成为迎娶新娘的时髦货,《梦粱录·嫁娶》中就提到“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在迎亲之时,还使用一种障扇(仪仗扇),非常有“排场”。

  明永乐大帝朱棣对朝鲜进贡的卷舒自如的折扇颇为喜爱,令工匠依样仿制。于是在王公贵族的带动下,折扇在明中后期风靡一时,四川荣昌和江浙一带,成为折扇制造的中心,到了清代,杭州折扇尤为引人注目。

  “杭扇自古有名,颇有渊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亚青说,“杭州为丝绸之府,纨扇的绫绢自产;富阳为造纸之乡,折扇的纸质领先;临安安吉为知名竹乡,扇骨就地可取材。”南宋定都杭州之后,一把扇子曾在当时形成一道点缀都城繁荣的文化风景线。在今天的清泰街和河坊街之间,杭扇作坊连绵长达两里,盛况空前,宋高宗还赐名“扇子巷”,惜巷已不存,留下遗憾。王星记扇庄,于清光绪元年(1875)就在扇子巷应运而生,至清末,杭州扇子与杭州丝绸、杭州龙井茶成为贡品,一道被誉为“杭州三绝”。杭扇的发展有着许多趣闻轶事,故事佳话流传千秋,比如有“题扇桥流芳,躲婆异避嫌”、“济公摇破扇,为民保平安”、“东坡绘画扇,巧判金钱案”、“南宋穷和尚,补扇施恩惠”,“伯年卖扇面,作假遇恩师”、“昌硕失佳扇,复得喜开颜”、“兰芳撕扇子,破扇变藏宝”等等流传增添了古都杭城文化氛围,丰富了扇文化的内涵,积淀了扇子文化的历史。

《亚韵》扇作品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孙亚青大师领衔设计打造,以2022杭州亚运会为创作主题,集聚杭州特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融入亚运竞技勇立潮头的气质。

        扇底翰墨 风流雅玩

  文人墨客何时开始在扇面上施笔墨丹青,已不可考。但我们知道,三国杨修为曹操画扇,误点为蝇,东晋羲之为蕺山老姥题扇,献之画扇因误笔而成牸牛并书《牸牛赋》。唐后,人们就在扇面上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题诗绘画的兴趣。如唐代画家周昉所画的《挥扇仕女图》中,仕女手持长柄团扇,扇面上就画有一对鸾凤。

  宋朝时,出现了折扇。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年间,由此而繁衍出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折扇扇面书画历史的演变也丰富多彩。宋《书继》中载:“政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南宋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杭扇扇面成为他们挥毫泼墨的风雅载体。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如马远创作的一幅《竹涧焚香图》(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即是纨扇面上的小景,远山近水,硬石疏竹,画中人物焚香静坐,一童立后,神态绝妙。据邓椿《画继》记载,当时一位画家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手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

  书画落扇,为文人墨客的雅玩之一。“扇面的形制特殊且多样,对书画家如何经营位置、构思作品,既是挑战也是乐趣所在。而扇面之格调、情趣,尤为文人雅士所称,挥摇展合之间,尽显名士风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说,尤其宋元以降,书画为扇,蔚然成风。或花果虫鱼、山水小景,或诗词小令,代有人才浸心于此,各运匠心、意趣奇巧。历经岁月沉淀,终于传统书画卷、轴、册、页之外另辟新区。集书法、绘画于一扇,则始于明代。“到明代四家,唐、沈、文、仇始为书画,蔚为吴下人书画扇面之风气”。是后,书画折叠扇风气大盛,名人显贵,名家流派,文人墨客都善笔于折叠扇,成明清以来颇具风情的书画形式。

  如今,扇子纳凉的基本功能已然远去。但扇面书画,仍深受人们喜爱,历久弥新。“在王星记,近数十年来绘扇面画的知名艺术家很多,如朱豹卿、曾宓、潘飞轮等。”孙亚青说。此外,现代工艺材质、装裱技术的创新提升,更使扇面艺术于现代居室装饰、空间展陈、意境营造中别出心裁,展现出更多的艺术魅力。也正是日渐浓厚的扇面书画艺术社会氛围,为扇面书画艺术家的成长提供了深厚土壤。

  扇面书画虽不及卷轴书画宏大精深,但经过书画家精准布局和娴熟技巧,这些书画小品往往能体现创作者非凡的笔墨意趣。很多大画家能画大画,但却未必画得了小幅扇画。扇画往往要求一次性完成,且因幅面和材料的限制,要求画家对线条、墨色和构图进行精心设计,胸有成“扇”时,方能落笔。扇面与书画的结合,艺术品位陡然上升,更具收藏价值,许多藏家将书画扇面直接裱成册页,还有人将成扇扇面揭下另行装裱收藏,因此古代扇面书画大多以册页的形式保存至今。

  非遗传承 与时俱进

  有宋以来,杭扇以精湛的工艺和高雅的情趣,走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孙亚青说,“从宋明有关扇的记载来看,杭扇的异军突起,全靠其制扇工艺独领风骚,独特创新首先在于杭扇将折扇的单面贴纸变为双面贴纸;其次杭扇大幅增加扇骨,甚至多达五十骨以上。如此一来,双面贴纸、扇骨细密的杭扇,就比日本高丽扇更为坚固实用、华美典雅。”

  2008年,“制扇技艺·王星记扇”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创立于1875年的百年老店王星记扇厂翻开了新的一页。“王星记扇,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黑纸扇。”孙亚青说,“苏白杭黑”,扇界并称。黑纸扇工艺精湛,制成的扇骨柔软有弹性,扇面质地绵韧细洁,色泽乌黑透亮。

  黑纸扇的扇骨,采用毛竹或棕竹,也有象牙、玳瑁、檀香木、乌木等名贵材料,其中大扇骨或烫花,或镂刻,或镶嵌银丝、螺钿,高贵典雅。扇骨有24笳、32笳、40笳、60笳等,笳数越多,扇骨越薄,制作难度越大。孙亚青说,“每根扇骨,从毛竹或棕竹开始,都要经过数十遍的削刮,数千遍的砂磨,还要经过木芨草数十遍的打光磨亮,可以说,一件精美黑纸扇,每片扇骨都需要‘千刀万剐’。”

  “而黑纸扇的扇面,采用的是富阳、瑞安等地产的纯桑皮纸。”加上不断重复涂刷数道诸暨高山柿油,这样的扇面绵韧结实,光泽照人,还不怕水蚀,有“一把扇子半把伞”之美誉。黑纸扇的扇面工艺复杂,大小工序就有86道,全部手工完成。扇面的装饰也极为讲究,其艺术加工有泥金、泥银、剪贴、绘画、书法等多种形式。“黑纸扇做成后,放置经年,展开来形如半月,扇面坚如皮革。不仅有招凉、遮日、避雨实效,更可以经受烈日炙烤、冷水浸润、沸水喷煮等考验,深受大家欢迎,藏之如宝。”

  扇的种类繁多,王星记传统扇子已经发展到19大类一万多个花色品种。“扇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部分,是中华非遗文化的瑰宝;而杭扇则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特征,是彰显杭州城市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的金名片,是杭州文化的符号。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杭扇这一文化资源。”孙亚青说,“传承以人为本,保护技艺为先,杭扇是杭州不可或缺的非遗资源和文化品牌,我们要坚守和传承老字号的技艺和诚信,大力培养制扇工艺的新人,更要与时俱进,开发更多更优的产品,开展传播活动,让扇文化在扇子王国里更为熠熠生辉。”

编辑:梁琼

企业丹青更多>>

艺术领域更多>>

展览热点更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