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奇石(上)(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领域

北海奇石(上)(组图)

2020-07-15 08:38:57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 记者 黄加佳

  去北海游览,大多数人都会被白塔、绿树、太液池和满池荷花吸引,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琼华岛上的假山石。它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衬托庙宇的巍峨、景观的秀美。其实,与北海的亭台楼阁比起来,这些假山石才是第一批入驻北海的“前辈”,而且其身世更加显赫。它们就是宋徽宗举全国之力打造的艮岳石。

  很多古代典籍,都有金人把北宋汴京艮岳园中的奇石,运到燕京营造园林的记载。如果记载不虚,那么北海琼华岛上的部分假山石,有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艮岳石。然而,一切仅限于历史文献的记载,并无科学实据。直到2019年,北海公园与天津大学合作启动“北海公园艮岳石岩相分析与研究项目”,才给流传800多年的传说,找到了科学的注脚。

  宋徽宗的艮岳园既是中国园林登峰造极之作,又背负着一个政权瞬间崩坏的骂名,美与善无法兼顾。见证850载兴亡的北海艮岳石,给人们留下了言说不尽的感慨与遐思。

北海艮岳石最为集中的楞伽窟

宋徽宗赵佶所绘的《祥龙石图》画有一块立状太湖石,石顶端生有几株异草。

宋徽宗

  艮岳

  如果说到“艮岳”人们还会感到有些陌生,那么对“花石纲”的典故,大家就熟悉多了。《水浒传》第十二回,“青面兽”杨志向众梁山好汉自述身世时说:

  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少侯杨令公子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

  “纲”实际上是古代运输货物的组织编制。北宋时期,全国各地的货物运往首都汴京(今开封),都要编成组,一组就被称为一纲。这种成批运输货物的方法称为“纲运”。为宋徽宗修建艮岳园,运送奇花异石的交通运输便被称为“花石纲”。

  杨志在押运“花石纲”途中,不幸遇到风浪而翻船,导致他无法回京复命,只好落草为寇。杨志是《水浒传》里“苛政吃人”的典型,而造成他不幸遭遇的正是当朝皇帝——宋徽宗赵佶和他营造的艮岳园。

  提到宋徽宗,今人总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在历代帝王中,爱好书画、收藏者不在少数,但附庸风雅者居多,如宋徽宗这般对艺术有超高见解和造诣的却凤毛麟角。

  书法方面,宋徽宗的“瘦金体”独步天下;绘画方面,他的花鸟画被历代评论家誉为“神品”。他创办的翰林书画院,培养了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大批书画奇才。他组织编纂的《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文献,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就连被广为诟病,乃至连累北宋亡国的艮岳园,也被公认为中国造园艺术的巅峰之作。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宋徽宗无疑便是创造这一文化巅峰极有力的推手之一。

  然而,万事物极必反。当宋徽宗将精力、权力和财力更多地倾注于艺术领域,对于国家政务和民生的关注便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如果说,创办翰林书画院、广收天下文物,还无伤大雅的话,那么营建艮岳园,则将国家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开始着手在汴京内城东北角建造新的皇家园囿——艮岳园。据说,宋徽宗继位后,后宫嫔妃一直没有诞下男孩,笃信道教的徽宗问道士刘混康,有何破解之法?刘混康说:京城东北角地势低洼,阴气太盛,影响皇室繁衍子孙。如果将东北角垫高,“当有多男之祥”。

  在八卦中,艮位代表东北方向,又代表山岳,因此这座新的皇家御园便被命名为“艮岳”。据说,艮岳开始营建后,宋徽宗果然子嗣广植。

  其实,查阅一下史料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十分可疑。赵佶17岁继位,当年他的长子赵桓就出生了。他一生共诞育了32个儿子、34个女儿,丝毫没有子嗣艰难的迹象。可见,建艮岳园是为了多生儿子,这只是一个借口,他热衷造园才是真相。

  与一般只是发起项目的皇帝不同,宋徽宗对建筑和园林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候,他还会跟设计者进行讨论,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可以说,艮岳园完全诠释了宋徽宗对园林艺术的理解。

  据《宋史》记载,艮岳“山周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这座周长十余里的山,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广集天下奇石堆叠而成的“假山”。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假山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不过,人们印象中的假山往往体量不大,只是园林中的点缀,但艮岳园中用奇石堆叠的假山几乎可以乱真。它连绵起伏,周长达十余里。最高的一块巨石,高达15米,需要近百人手牵手才能合抱。这么大一块石头并不是汴京附近就能采到的,它来自于距汴京千里之外的太湖中。

  中国古代赏石的种类很多,名声最大,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太湖石。太湖石产于太湖、洞庭湖等水域中,由于长年受到水浪冲击、侵蚀,产生许多窝孔、穿孔和道孔,形状奇特峻峭,玲珑剔透,姿态万千。

  宋徽宗画的《祥龙石图》,卷首画着一块奇石,石的顶端生有几株异草。这块奇石完全满足了太湖石“瘦、漏、皱、透”的特点,足见宋徽宗对太湖石的喜爱。

  将千里之外的太湖石运到汴京是一项大工程,宋徽宗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朱勔。在没有大型起重机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宋代,运送这么大体量的石头,只能靠人力和漕运。据《宋史·河渠志》记载,汴京附近的汴河不深,河道也只有十几米宽,河上还有许多桥梁,运送漕粮已经很吃力,怎么才能运送高达15米的太湖石呢?

  据《宋史·朱勔志》记载,船太重、河道太浅,朱勔就动用数千民夫在岸上拉纤;沿途桥梁太低、城门太窄,他便下令拆桥、扒墙。一船一船的太湖石如期运到了汴京,但是沿途百姓付出的血泪和生命无法计数。

  有多少运送“花石纲”的船翻入河底,有多少走投无路的人像杨志一样落草为寇,已经无法统计。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在江南起义,也与宋徽宗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建艮岳园,直接相关。朱勔也因此被《宋史》列入“佞臣传”,遗臭万年。

  牺牲无数人生命,甚至搭上了北宋国运的艮岳园,创造了中国造园史的巅峰。《宋史》记载,艮岳以南北两山为主体,东西向伸展开来,并折而相向环拱,构成众山环列、中间平芜的形势。北山稍稍偏东,名万岁山,山周十里有余。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二岭。据亭南望,则山下诸景历历在目,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十余里。介亭两侧另有亭,东曰极目、萧森;西曰麓云、半山。东岭圆混如长鲸,腰径百尺,其东高峰峙立,树巨石曰飞来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萼绿华堂,梅花盛开时有“绿普承跌,芬芳馥郁”的境界。

  宋徽宗在《艮岳记》中不无得意地写道:“清林秀出其南,则寿山嵯峨,两峰并峙,列嶂如屏。瀑布下人雁池,池水清泚涟漪,凫雁浮泳水面,栖息石间,不可胜计。其上亭曰噰噰,北直绛霄楼,峰峦崛起,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里,而方广无数十里。”

  行走在艮岳园用奇石堆叠的假山中,竟会有置身于崇山峻岭中的感觉。艮岳奇石数量之多,体量之大,可想而知。宋徽宗为那块高达15米的巨石取名为“昭功敷庆神运石”,并封它为“磐固侯”。

  据宋人周密写的《癸辛杂识》记载,设计者在艮岳主峰万岁山的天然孔洞中,放置了雄黄和炉甘石。雄黄可以预防虫蛇出没,炉甘石在阴雨天能制造出云雾效果。人走在其中,宛如进入深山穷谷,瑶台仙境。艮岳园毁于战乱后,精明的阿拉伯商人听说艮岳园中有雄黄和炉甘石,竟然买走了上万斤之多。

  这座倾注了宋徽宗无数心血和大宋百姓血泪的人间仙境、万园之园,建好之后,只存在了不到四年,便毁于靖康之难的战火中。

  炮灰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兵分两路,率军攻宋。完颜宗望从平州(今河北秦皇岛)出发进攻燕山府(今北京)。驻守燕山府的郭药师本来就是辽国降将,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宋军在燕山的防卫全线崩溃,金军如入无人之地。不到一个月,金军已经渡过黄河,直取汴京。

  此时,身处汴京城中的宋廷上下已经完全乱了阵脚。宋徽宗把他26岁的儿子赵桓推到前台,自己退位做了太上皇。据说,太子赵桓登基那天被众人架着往福宁殿走。他一路走一路反抗,哭得几欲气绝,最后还是在众大臣和父亲的胁迫下,完成了即位仪式,堪称史上最悲情的登基仪式。这位新皇帝便是宋钦宗。

  钦宗登基如此心不甘、情不愿,倒也不难理解,他面对的是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后,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但为了收回五代十国时后晋皇帝石敬瑭献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宋徽宗在主战派的怂恿下与新崛起的金国签订海上之盟,决定南北夹击辽国。辽国虽然覆灭了,但金国却是比辽更可怕与强大的敌人。灭辽不到三年,金国便把矛头指向了宋。

  历来人们都认为,宋徽宗过于耽于艺术,玩丢了国家。元代诗人郝经就曾写诗云:“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但近代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认为,将北宋灭亡完全归咎于宋徽宗的荒淫奢靡,可能也失之偏颇。建艮岳园虽然劳民伤财,但北宋的经济直到金兵入侵时,仍然欣欣向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写照。宋徽宗虽然滥用民力,但在历代帝王中绝不能算昏庸残暴的。他在位期间甚至还开办了专门的养老院。他最大的昏招——连金抗辽,也是出于恢复祖业的雄心壮志。

  客观地讲,北宋亡国有其远因,宋代自开国就推行的重文轻武政策。为了吸取唐末藩镇割据、武将拥兵自重的教训,宋太祖有意抬高文人地位,压制武将,采取军无常帅,帅无常军的政策,兵力部署上也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在这样的治军理念下,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王朝中武力最弱的一朝。

  有宋一代,文化、艺术、科技空前发达,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可武力方面却不堪一击。开国不久,宋就不得不向辽纳岁币。事实上,在南北夹击辽国的战斗中,金军已经看出了宋军的无能,被金军打得落花流水的辽军,打起宋军来还是手到擒来。宋武力的孱弱,国家的富足,才是促使金军悍然南下的诱因。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铁骑开到汴京城下,此时顺利甩锅成为太上皇的宋徽宗赵佶已经带着皇后和亲信大臣逃到扬州。

  城中的大宋朝廷仍然在主战、主和两派的不断撕扯中犹豫不决。为了阻止金军攻城,宋钦宗与金军签署了接近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丧权辱国条约签订后,钦宗和大臣们才发现,就是在汴京城挖地三尺也凑不够那么多战争赔偿。把汴京百姓家里翻个底儿朝天,宋廷只凑够了十分之一。为了凑足赔款,皇帝把皇宫大内收藏的珠宝、珍玩也都拿出来凑数。

  二月初八,金军押送着大批的金银珍宝班师回朝。其实,陆续从全国各地赶来勤王的军队已经集结了20多万人,此时若袭击金军,未始不能扳回一局。可是,宋廷还是在瞻前顾后中错失了良机。

  第一次汴京之围只是噩梦的开始,尝到了甜头的金国不会善罢甘休。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军又一次开到汴京城下。这一次,金军的兵力已超过15万人,比上次增加了一倍多。汴京城内,除了参加过第一次汴京保卫战的禁军外,再加上陆续赶来勤王的军队,总数有二三十万人。此外,朝廷还招募了许多城内平民、应试武举和太学生。

  宋军在人数上虽然不输于金军,但是军官的指挥能力和士兵的战斗力明显逊色不少。金军还没有攻来,汴京城内就已经乱作一团,几个城门燃起大火,不少流氓地痞趁火打劫。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二起,金军开始攻城。几百门大炮向着汴京城猛轰,一百多斤的炮弹砸入城中,箭像雨点一样从天而降。火梯、云梯、编桥、鹅车……各种当时最先进的攻城神器,全用上了。

  战斗一连打了四五天,城内炮弹越来越少,宋军渐渐支持不住。为了弥补炮弹的不足,宋钦宗想起了父亲花费无数人力物力营建的艮岳园。那里连绵不绝的石山都是用各种奇石堆叠而成。尽管那些奇石有大有小,形状也奇形怪状,但是古代的大炮并不在乎炮弹是圆是方,只要通过杠杆原理发射出去就行。

  钦宗一声令下,艮岳园中的奇石被一块块投掷出去。倾注了宋徽宗无数心血,精心挑选,巧妙堆叠而成的艮岳,在战争中成了炮灰。此时,在第一次围城时逃到扬州的宋徽宗,已经回到了汴京,不知道他看着这一幕会作何感想。美和艺术在生死面前,变得那么无足轻重。

  山穷水尽时,钦宗竟然让一名自称能够撒豆成兵的道士郭京,率“奇兵”出城迎敌。装神弄鬼的郭京部队,遇到金军铁骑后,瞬间作鸟兽散。钦宗所出的昏招,也被当做他昏聩无能的注释,千百年来受人诟病和嘲笑。但面对那样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局面,他还能依靠谁呢?

  艮岳石炮弹的抵抗,神棍的荒唐,都没能抵抗住金军攻城的脚步。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汴京外城陷落。此时,天上飘起鹅毛大雪,汴京城内一派末日景象。

  几天之后,钦宗亲自出城赴完颜宗望的大营投降。这一回,金人开出的价码更是宋廷与汴京百姓无法担负的天价。为了逼迫汴京官民缴足金银,金人下令关闭汴京城门,威胁要将全城人冻饿而死。

  大雪已经连续下了几天。汴京城中的食物和薪柴几近枯竭。朝廷下令开放皇家禁苑,给百姓避难。生死存亡之际,汴京百姓顾不上欣赏从未有缘得见的艮岳奇景。他们将园中的奇珍异木砍伐殆尽,充作薪柴取暖。宋徽宗从大江南北搜罗来的各种飞禽走兽,也被饥饿的百姓分而食之。仅仅存在了3年多的艮岳园,毁于一旦。

  “靖康耻”的结局众所周知。徽钦二帝,连同宫娥、宗室、官员,乃至各种能工巧匠14000多人被金人虏走,押往塞北苦寒之地。一路上的惨烈无法用言语形容。这些宋俘最终活着到达金上京的只有500人。

  徽钦二帝再也没能回到故土。1135年——被俘8年以后,宋徽宗死于五国城。钦宗则又挣扎了20多年,直到1156年才死于燕京。

  汴京围城的第二年,曾经与汴京百姓一起避难于艮岳园的僧人祖秀,又一次来到了这座废园。此时的艮岳已经不复当初。精挑细选的太湖石在战争中化为齑粉;从南方连根移植而来的荔枝树、椰子树、杏树……被当做薪柴砍伐一空;从四川深山捕来的长臂猿、几百只鹿和各种水禽,也死的死、逃的逃。

  即便如此,祖秀仍然从废墟中窥见了艮岳园当年的盛景。他记录下几十块奇石的名字:朝日升龙、望云坐龙、矫首玉龙、万寿老松、雕琢浑成、南屏小峰……通过这些名字,今人仿佛能想象到那些奇石的不世风姿。

  北迁

  1141年,南宋小朝廷不惜杀害岳飞,与金媾和,并签订《绍兴和议》。丧权辱国的条约,为南宋谋求了近20年的喘息机会。金朝也完成了血腥的内部权力更替,后来被称为海陵王的完颜亮弑君篡位,并下诏迁都燕京。

  金人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直到灭了北宋,他们仍以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为都。怀抱统一中原野心的完颜亮,决定迁都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并改名为中都。

  金中都的城址与明清北京城的城址并不吻合。金中都皇城位于今天广安门南滨河路一带,东西窄、南北长,方圆三里。外郭城东南角位于今永定门火车站西南,东北角位于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今军事博物馆南皇亭子,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

  完颜亮是中原文化的拥趸,金中都的布局规划完全效仿汴京城。为了追求汴京当年的繁华胜景,他不但俘虏了大量北宋工匠,还令人去汴京拆下宫殿上镂刻精巧的窗户,运到中都,安装在金廷新建的宫殿上。

  《癸辛杂识》记载:“汴梁宋室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其实,金人看上的不仅仅是这些精巧的梁柱、窗棂,以及建筑构件,还有艮岳的奇石。

  迁都后不久,金朝统治者便着手修建离宫,这回他们看上了位于金中都东北郊、今天北海一带的水域。

  北海一带的水域古已有之,它原为古代永定河故道。河流迁移后,残留的河床积水成湖。发源于紫竹院湖的高梁河水,流经“后三海”(即西海、后海和什刹海),灌注其中。很早附近居民就开始在这里辟治水田,种稻植荷。天长日久,这里便形成了一派独特的江南水乡风光。

  金大定六年(1166年),取代完颜亮成为金朝皇帝的金世宗完颜雍,命张仅言设计建造太宁宫。营建太宁宫时,工匠们将这段河道拓展加深,使之成为一处水域宽广的湖泊。由于当时湖中广植白莲,故名“白莲潭”。直到元代“白莲潭”才改为今天的名字“太液池”(包括今北海、中海,南海是明初挖的人工湖)。

  北海公园内的琼华岛,在最初营建太宁宫时就有了。中国古代神话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住着长生不老的仙人。历代帝王没有不希冀永生的,因此“一池三山”成为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典型模式。太液池中,最适合打造成蓬莱仙境的便是琼华岛(简称琼岛)。

  若说打造的仙境,无人能与宋徽宗的艮岳园相比。于是,金世宗开始命人从艮岳中挑选奇石运往琼岛。

  据说,金人为了加快运送艮岳石的速度,规定“每石一准粮若干”,所以俗称“折粮石”。不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发现,“折粮石”一说最早见于严嵩的《钤山堂集》。严嵩生活的年代去金代已有三四百年,可能只是道听途说。

  《癸辛杂识》记载一种运送艮岳石的方法,即用胶泥把艮岳石的孔洞填实,外面用麻绳捆扎,并用泥糊成圆球,再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再用大车运到船上。到达目的地以后,将大泥球浸入水中,将外面糊的泥去除。经过这样精致的包装,才能保证艮岳石在运输过程中不被碰坏。

  也许您想不到,最早见证琼岛上艮岳石的,竟然是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历史人物——邱处机。太宁宫建成后不久,邱处机便受金世宗邀请到中都论道。当时他曾短暂居住于琼岛附近的道观中。蒙古人占领中都后,邱处机一直住在琼华岛万安宫,直至仙逝。

  在琼华岛居住期间,邱处机曾有诗云:“乔松挺拔来深涧,异石嵌空出太湖。”由于艮岳石多为太湖石,所以历来研究者都认为,这句诗是当时琼岛堆叠艮岳石的写照。

编辑:梁琼

企业丹青更多>>

艺术领域更多>>

展览热点更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