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家教亲子

孩子,出去找你的世界

2019-12-26 07:55:50

  书名:《终身教养》 作者:刘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华人世界知名作家、教育家、家教典范刘墉新书《终身教养》分为“男孩篇”和“女孩篇”,由作家出版社近日出版。

  刘墉22岁就获得中国台湾图书金鼎奖,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并且他以自己的版税收入,在中国大陆捐建了40余所希望小学,还帮助了200多个大中学生就学。他的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者、知名作家、《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一对父子两代人,亦师亦友,相予相知,时常碰撞出奇妙的智慧火花。而他的女儿刘倚帆,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学业成绩全A,年仅14岁就获得美国“总统奖”,并获得沃顿商学院MBA学位。《终身教养》,就是刘墉从自身中西结合独特的家庭教育出发,与家长们分享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育。这套图书被分为“男孩篇”和“女孩篇”,也是刘墉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针对儿子和女儿教育上的不同,因材施教,希望男孩用智慧和勇气拥抱世界,希望女孩用聪明与善良收获自我。可谓是一套“亲子共读的黄金手册”,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孩子终身受益。

  九月初,先是岳母去大陆探亲,接着儿子回哈佛上课;十月上旬,我又陪老母到了台湾。原先的七口之家,一下子只剩三个人。加上妻要工作,白天家里就只有三岁多的小女儿和七十多岁的老岳父了。打电话过去,孩子一直问:“爸爸、奶奶和婆婆什么时候回来?”妻则说孩子很乖,比家里人多的时候更听话,只是爱黏着她,寸步不离地跟在身边,好像怕再有大人,随时可能离开似的。

  放下电话,我静站了良久,想那小女儿的心境。

  可不是吗,她岂知大人因为各有要事而远行?在那小小的心灵里,只知道爱她的婆婆、哥哥、奶奶和爸爸,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家。她怎能没有妈妈和外公也离开的恐惧呢?

  恐怕偌大的家里,只剩下她一个!

  再想下去,就令我悚然而惊了。算算家里的三位老人年龄加起来超过二百二十岁,就算他们再长寿,不也可能在那小丫头二十多岁之前,一一离开吗?

  还有我们这做父母的,如果照我父亲去世的年岁算,竟连再陪她十年,也成为奢想。

  我心寒了,觉得四十多岁生下她,固然是无比欣喜,却也有了一种先天的遗憾,怕自己难陪她走过较长的人生旅途。

  记得儿子小时候,总要我带他去“大冒险乐园”玩。先坐两三个钟头的车子,接着又得陪公子坐那“云霄飞车”和“自由落体”各种惊险的游戏。

  最初,下了三百六十度连转两圈的“云霄飞车”后,我觉得过瘾,问他还要不要再来一次,他苍白着脸,想一下,摇摇头。

  只不过两年后,再去,却由我摇了头。

  而今,眼看小丫头就要长大了,必定有一天会跟她哥哥小时候一样,要去“大冒险乐园”。到时候,我怎么办?

  前人说得好,少年人如同春天,一番雨、一番暖,病一次、长一次。老年人如同秋天,一番雨、一番寒,病一回、老一回。

  看那孩子们,可不是病一次、长一次吗?病完了,猛吃一阵,不但原来消瘦的,全补了回来,且长得更高、更壮。

  相对地,中年以后的我们,则日日往下坡溜。

  想到这儿,又觉得中年再生孩子,别有一番好处——父母一天天老了,需要人照顾,正好孩子一日日长大,可以负起照顾的责任。

  也确实见到不少朋友,过了适婚年龄未配,就是为了照顾年老的父母。这些人常是老幺,父母年老有了他们。他们从小跟在父母的身边,眼看双亲一天天衰退,自然产生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也“就近”责无旁贷地挑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于是,我这小小的女儿,不正将成为我未来的拐杖了吗?!

  返台一个月,再拨电话去,妻说小丫头已经不再黏人,因为家里为她养了一只兔子,而且跟邻居孩子交了朋友。小丫头不是在家玩兔子,就是去邻家串门,一点都不用大人操心了。

  我高兴地放下电话,突然觉得心里好澄澈、轻松。

  过去常怕自己年老,孩子却离开身边的失落,但是再想想,老一辈总要先走,应该说离开的不是孩子,而是长一辈。当我们活着的时候,孩子即使不在身边,总能找得到。而当我们死后,反而让仍然活着的孩子,再也无法追寻。

  如果我们永远在孩子心中排第一位,当我们逝去,他们将受到多么严重的打击!如此说来,能见到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伴侣,又是多么值得我们欣慰的事!

  于是,我想当我老的时候,坐在火炉前,会对陪在身边的孩子说:

  “不要总窝在我们身边。穿上大衣,出去玩玩雪!找朋友聊聊天!你还年轻,那外面的世界正等着你去发现……”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一二年级小“豆包”乐考中识城

  • 留守儿童的第一堂摄影课

  • 全域推动劳动教育的“成都行动”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名人坊

  • 费振刚:守卫传统学术正道

    他参与编写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成为几十年中全国高校中文系最流行的教材。

  • 明东:“脑语密码”破译者

    “如果把大脑信号的密码比作密码本,那将是一本厚厚的字典,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仅仅是这本字典第一页的前几行字,未来可以通过人机融合达到人体效能增强,机器可以成为我们身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