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家教亲子

冬至:追思亚圣 发扬儒学

陈巨慧
2019-12-23 14:16:44

  12月22日,恰逢农历冬至。孟子故里——邹城市天色阴沉、寒风侵肌,孟庙内更是寒冷清寂、钟磬低鸣,农历己亥年冬至祭孟大典在这里举行。

  上午9:10,“启扉——”,孟庙棂星门缓缓开启,在肃穆庄严的北宋官制释奠雅乐《凝安之曲》声中,文舞生手执翟籥、武舞生手持干戚、邹城各界人士及海内外孟氏宗亲肃立正衣冠,沿着神道肃穆缓步进入亚圣殿前。青烟袅袅中,孟子后裔跪念祝文。

  宋仁宗首次钦定家祭孟子

  祭孟大典中,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皆为孟氏后裔。

  祝文撰写者、邹城民间文化学者董伟说:“孟氏家祭是经朝廷获准沿袭下来的,与一般民间家族祭典截然不同,与孟氏后裔腊祭也有所不同。”

  董伟在《四库全书》中发现,第一个关心孟子后裔的人,是宋仁宗时山东地方官员孔道辅,孔道辅系孔子四十四代嫡孙。当时的邹县(今邹城市)隶属于兖州府,出于对孟子的敬仰,孔道辅到兖州任知府后就派人四处察访孟子墓。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终于邹县东北十三公里处,找到了一个称为四基山的地方,又在四基山的阳面,找到了孟子的坟墓。

  孔道辅惊喜之余,立即组织能工巧匠,破土动工,修筑孟子庙。景佑四年,孟子庙修筑完成。孔道辅请泰山著名学者孙复,撰写了一篇《新建孟子庙记》的文章,并把这篇文章记录在石碑上,这块石碑现仍安置在享殿内。

  孟子庙落成不久,孔道辅又为寻找孟子的后裔而忙碌。不久,在邹县西北二十里的凫村,找到了孟子45代后裔孟宁。孔道辅遂向朝廷推荐。朝廷立即授予孟宁担任迪功郎,邹县主簿,并让他专门主管孟子祭祀工作。由此,孟子的后裔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孟子家祭也得到朝廷认可。景佑五年冬至孟子祭日,孟氏后裔奉旨每年冬至必须隆重祭祀孟子。

  还原宋制祭孟古礼

  官方历史上第一次公祭孟子,是在宋政和五年。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公祭孟子所用乐器、乐章、服饰程序均为宋徽宗钦定。随后,孟子后代一直按照宋徽宗钦定的祭祀礼制来祭祀孟子。“随着金、元入主中原,宋代祭祀孟子乐章散失。金、元、明、清代又都重新制定了乐章祭祀孟子,但较宋代雅乐已经相去甚远。”董伟说。

  “文化复兴、礼乐先行。”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联合本地民间文化学者,依据东夷文化、邹鲁文化方面典籍中的点滴记载,通过收集、对比礼器、祭器以及各个朝代的乐舞图文,终于挖掘出宋代祭孟雅乐及四佾舞图文,从乐谱、服饰、乐器、礼器、祭器、祭祀程序等方面,还原了宋代《政和五礼新仪》中记载的古代礼仪以及首次祭祀孟子的十一篇律吕谱,开创了邹鲁礼乐复原新的里程碑。

  遵章古礼 关照当下

  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主任、邹鲁礼乐团团长米怀志说:“遵古祭孟,有不少质疑,认为古装古礼的做法,表演的成分大于传承。”其实不然。传统礼仪有很强的庄重感和仪式感,本身就蕴含巨大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和浓郁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仪式的再现,更多人就可能愿意在自豪感中继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冬至是孟子的祭日。自2014年冬至恢复祭孟大典以来,每年冬至日,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孟氏后裔、儒学爱好者都会齐聚邹城,共同举行祭孟大典。“孟子是儒家文化代表,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儒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米怀志说。(大众日报记者 陈巨慧 通讯员 王崇印)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戏剧+教育:向爱而行,向美而生

  • 甘肃老艺人进校园“手把手”教聋哑孩子感受泥塑魅力

  • 传统花瑶舞蹈 绽放大学校园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我市举行职工文化大讲堂中国美声讲·演活动

    22日晚,深圳市总工会2019年“职工文化大讲堂”中国美声讲·演活动在市少年宫剧场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彭海斌出席活动。

  • “能动文化”让职工与企业共成长

    回顾今年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明阳集团”)信阳叶片厂的建设投产过程,该厂职工魏国相觉得它生动诠释了明阳人的“能动”精神。“积极发挥主动性,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教育论坛

名人坊

  • 赵长青:品似兰长 业如松青

    赵长青,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资深刑法学家。1934年1月29日生于重庆涪陵,1960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被保送到中共党史研究生班学习后留校任教。

  • 樊锦诗:为莫高窟留人才“贡献”房产

    多年前,敦煌研究院来了一位武汉大学博士,很有研究才能。为了工作,他和妻子长期分居两地,孩子寄养在外婆家。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