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校园

李棣华:从革命工作者到外语教育家

2020-09-10 10:11: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在山西省左权中学教学楼前,山城走出的外语教育家李棣华的铜像将正式揭幕。铜像是由北方工业大学教授、著名雕塑家乔迁创作、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他们希望用李棣华和蔼的形象与辉煌的人生成就,来激励年轻学子向前辈看齐,志存高远,以优异成绩报效家乡,以灿烂人生报效祖国。

  李棣华先生在世90年,前半生放弃学术梦想,投身抗战,是革命工作者也是外交家;后半生投身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事干部和外语人才,是当之无愧的外语教育家”。在这个特殊日子里,谨以此文,怀念这样一位教育大家,也表达对全体教师的崇敬之情。

  李棣华与北外俄语教师杜鲁妮娜

  李棣华在北外校园

  1947年,李棣华(右一)在河北十里店村与乡亲们交谈

  辽州少年

  立志“做一个学问家”

  “心如冰雪神常静;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李棣华曾祖房间里挂着的一副对联,李棣华一辈子铭记于心,低调做人。李棣华,名文郁,字棣华,后以字广为人知。在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书香人家,在清朝辽州到民国辽县的变化过程中,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中,出生于1905年的李棣华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辽州城内北寺巷李家,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之家。李棣华的先辈曾是贫穷的农民,到了其曾祖开烧饼铺挣了点钱,便开始供儿子读书。到李棣华的祖父李行恭,才有了文人身份,在清朝光绪年间成了县里的岁贡生,一辈子在乡间以教书为生。李棣华的父亲李荣甲毕业于太原优级师范学校,返乡后创办了辽县高等小学并任校长,后来到平遥高小教书。1919年五四之后,李荣甲到太原做编辑、教员、科长,直至退休返乡。

  在李棣华的童年时代,爷爷一辈科举立业的老规矩被打破了。家中既有爷爷这样的传统文人,也有父亲这样接受了一定现代思想观念的半新知识分子。这样,李棣华的眼光自然不一样。作为长门长孙,李棣华受到爷爷、父亲、舅舅等多重教诲。

  1919年,李棣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在太原新创办的“山西外国文言学校”,学校全部公费,每县两个名额,李棣华进了“伦敦班”。德国教育家卫西琴以现代理念办学校,李棣华进步飞快,成绩最优。一年后,学业出众的李棣华被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录取,在同届两百多各地学子中名列第一。

  1926年,李棣华考进山西大学文学院,并于1932年考进燕京大学研究院,选修中文、英文两个系的课程。山西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参与其事的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燕京大学创办于1919年,有美国、英国教会背景,当时是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其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资料显示:1928年燕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联合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使燕京学术水平大大提升,不久即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中。

  李棣华进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正是学校的黄金时期,他在对的时候进了对的大学。李棣华勤勉好学,对比较文学、古汉语、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都怀有极大热情,还在名家指导下,完成了《中国诗与诗话在日本的衍流》。哈佛燕京学社设有奖学金,奖金数额是500元,李棣华连续三年获得此项奖学金。

  当时中国高校有个耀眼的奖项——斐陶斐奖。该奖起源自1922年成立的“中国斐陶斐励学会”,斐陶斐是哲学、工学及理学的合称,国立东南大学、交通大学、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南开大学等当时最好的大学合力办其事。1935年,李棣华以卓越的研究成果,获得斐陶斐国际奖——金钥匙奖。应该说在那个时候,李棣华是国内冉冉升起的学术明星,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学术前途无可限量。

  彼时,30岁的李棣华于早年立志“做一个学问家”的梦想已经触手可及。

  国难当头

  埋头抗战普及教育工作

  1937年卢沟桥燃起炮火前,日本觊觎中国大好河山已久。李棣华回到家乡不久,抗战全面爆发。李棣华和县内著名乡绅、山西大学毕业的温子谋等一起在辽县城北的突堤村创办了“国难教育学校”,并任副校长。他们将因战争而返乡的青年学子组织起来,给予国难教育。第一期是师范班,培养了一批小学教员,接着为牺盟会和各救亡团体培训了一批青年干部人才。

  1937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来到辽县西河头村,刘伯承、徐向前等革命家来到太行偏僻小县。在拐儿村的冀西民训处特派员杨秀峰也经常来西河头村,就住在李棣华的姨妈家。李棣华到姨妈家走亲戚,就与杨秀峰熟悉了起来。

  杨秀峰是河北人,比李棣华年长8岁,读书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因贫困而辍学,后来经过努力成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抗战开始后投笔从戎,来到太行山区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杨秀峰非常赏识李棣华,委任李棣华做了冀西民训处的顾问。这段与杨秀峰及一二九师首长的接触,给李棣华震动很大,“当学问家”的念头逐渐淡去,成长为“革命家”的想法有序萌生。一二九师两任政委张浩、邓小平,都与李棣华有过非常深刻的关于国家民族命运的交流,使本来要成为大学者的李棣华,乐意牺牲个人的学术前途,扎实地埋头抗战普及教育工作。

  为了培养更多革命急需的干部,中共太行区党委、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先后创办了多所学校,杨秀峰、杜润生等都曾是这些学校的上级领导,而李棣华是这一时期太行山抗日教育的杰出代表,先后出任太行中学、太行联合中学校长。李棣华回忆说:“在战争岁月里,终年是战争、学习、生产三者相结合的战斗学习生活,没有节假日,没有固定学期,加上学员年纪悬殊、文化程度差别大,各部门随时有工作需要都会抽调一些学员去工作。”就是在这样多的困难面前,李棣华用七年时间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深受师生的爱戴。

  很多年后,“太行人”还会亲切地称呼他是“老校长”。1993年,太行联中师生在北京聚会,当年的学生用一首诗来赞美“老校长”李棣华,诗云:“学贯中西汇百家,烽烟烛光染鬓发。高风亮节昭日月,桃李满天映晚霞。”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图片新闻

职教

评论

  • “让学生多用纸和笔”是可贵的回归

    上学带好小记事本,一笔一画记作业;老师少留线上作业,减少微信布置作业……

  • 专家声音: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贺信中,对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广大青年矢志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需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担当作为。

资讯

  • 开学了,“学习用品”的套路又来了

    在商家的宣传中,这些产品有些能治疗近视、矫正坐姿,有些提高记忆力和抗疲劳能力。但研究表明,合理膳食、多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 大学生入伍正当时

    今年初,疫情期间,湖北省武汉市应届大学毕业生李健雄加入了志愿者车队,为火神山医院运送防疫物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