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阅读永无止境
光明智库:不久前公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对于提升全民读书热情、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艺兵:罗马非一日建成。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一个文化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这个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化,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阅读永无止境。我们出版人当率先阅读,同时借助各种手段、方式,推广阅读,栽种、养育阅读的种子,在社会中形成全民阅读、全年阅读、终身阅读的文化氛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全民阅读”作为重要战略对待,在社内发起“读书与做书”读书会,还先后开办了11家独秀书房,服务高校师生群体,让读书成为一件平常、自然的事。
于殿利:全民阅读既要有世界读书日这样的集中推广,也要有润物细无声的长效机制建设。现在,全民阅读推广面临着缺少长效机制、缺少资金保障,大众对于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重视不足等问题。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应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同时,出版社应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一环,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动者,探索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出版高品质图书、打造阅读服务平台等举措推动全民阅读。
近年来,商务印书馆设立了商务印书馆全民阅读促进中心、涵芬书院和多家乡村阅读中心,积极建设商务印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服务平台等项目,让全民阅读推广成为常态化工作内容。
秦德继:对于阅读,我们除了倡导和推动外,其实更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行为来研究。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子女为老年人读书的情景,对老年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抚慰。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来说,阅读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应该努力去发掘那些被忽略了的空白点。
阅读科普图书是有门槛的,因此“导读人”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和青年科学家加入到科普“导读人”的队伍中,引领大众进入阅读之门,领略阅读之美,推动科普阅读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