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记者再走长征路的第14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一路从广东仁化来到了清远连州,团队正在连州东陂镇采访。
牺牲75年后 英名刻入英烈墙
央视记者 宝晓峰:我现在是在广东清远连州的东陂镇。先要非大家展示一下我手里现在拿的这张照片,这是2017年11月空军节前,工作人员在人民空军英烈墙上补刻一位英烈的名字,他叫冯达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飞行员之一。冯达飞1934年随中央红军经过2万5千里长征抵达陕北后,被派往新四军,1942年在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中国空军历经数十年的寻找和考证,终于让烈士英灵与战友安息在一起。而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冯达飞烈士的故居,紧挨着冯达飞烈士故居的就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英雄专门建立的冯达飞的纪念馆。
受遣参加百色起义 行军路过家乡
冯达飞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学苏联学习飞行和炮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冯达飞受派遣到广西百色起义,百色起义胜利后,之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也就是红七军。
这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小院,我现在来到的是冯达飞故居的大厅,按照当年的样子进行了复原。1931年红七军前往中央苏区的时候,冯达飞带部队在自己家住了一晚,在这个大厅里,邓小平、冯达飞等人就在这张桌子上一起议过事。
临危受命赶赴漳州 修理缴获飞机
冯达飞是一个全能型的军事技术人才,不仅为我党培养了大批战斗员,自身也技能过硬。
1932年4月,工农红军在攻打漳州时,缴获了国民党的两架受损的飞机。苦于无人能够驾驶,前方部队致电中央军委速派人到漳州。学过飞行的冯达飞奉命赶赴漳州,和同志们一起修好了其中一架,让飞机成功飞回了苏区瑞金。
投身革命 忠孝难两全
当年百色起义后,冯达飞与家人就此一别,再也没能与家人见面。他的妻子苦盼20多年,直到1950年才收到了他牺牲的消息,而据后来的情况了解到,当时冯达飞的部队长征时就从连州通过,却没能回家看一看。
这是一封冯达飞写给家乡好友的信,由于母亲病危自己无法回家尽孝,他在信中写道:自知罪大亦复何言,忠孝难两全,古今来志士之忍痛其可思议欤、其不可思议欤。”表达了自己因革命需要,不能回家伺候母亲,直到母亲病逝,也没能在床前尽孝。
正是像冯达飞这样的无数先贤志士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在新长征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