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电影

《夺冠》的改与观

2020-10-16 09:52:00  来源:湖南日报

  涛歌

  经历过改名、改档的电影并不少,但改名之后仍然将原名以醒目的字体标注在海报上,甚至可以组合成新的片名,确是少见——《中国女排·夺冠》紧急更名和多次调档,坊间也有着不少传闻。但这样的片名排列自然可以联想到2005年陈可辛由香港回内地拍的第一部电影《如果·爱》。15年过去,陈可辛导演的作品里一如既往能够找到“漂泊者”的形象,包括《夺冠》中的郎平。不过人物代表性的现实意义更加符合华人观众的预期,更加匹配文化自信的估值。这些改变就像那些片名《中国合伙人》《中国女排》一样直白明了,一样理直气壮。

  当代现实题材的创作殊为不易,特别是中国女排这样有重要影响和特殊意义的题材。因为没有哪一部电影的观众像《夺冠》的观众一样,他们曾经在真实比赛转播的电视机前,如今又在艺术作品放映的电影院里;他们既知道角色的原型,又清楚队员的出演;他们在年龄阶段上涵盖广泛,他们在情感共鸣上了解相通,所以让故事的讲述者能够不动声色地回到观众席才是最大的考验。

  影片一开场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年中国女排的主力“铁榔头”成为了教练,带着美国队前来与中国队争夺冠军,就像所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体育电影一样,对观众来说比赛的结果没有悬念,背后的故事才是关键。所以推开记忆的大门,漳州女排训练馆来了一位特殊的观众——前来报到的临时陪练陈忠和,助理教练像解说员一样挨个介绍着队员,以这样的方式带着我们回到从前,应该说这是一个精彩的开场。

  说实话,即便是资深的球迷,也很难记得上世纪80年代所有中国女排队员的名字。但中国女排的精神感动着那个时代的人们。在电影里,1981年第三届女子排球世界杯,陈忠和没能随队出征,他和大家一起在电视机前看比赛直播,他的位置,他的心情和那个时代的观众一样,热切地需要一个世界冠军来提振士气,加油鼓劲。就像1981年张暖忻导演的电影《沙鸥》中的开场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打败日本队,当世界排球冠军。但由于前十几年一直没有机会,我几乎认定这已经成了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直到我已经是一个28岁的老队员的时候,机会总算来了……”现在这两部电影遥相呼应,在电影结尾处,同样在剧中担任过女排主教练的陈忠和和沙鸥都成了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夺冠捧杯的画面,听到颁奖现场《国歌》的响起。不同的是。《夺冠》里的主角进入观众位置有反复的暗示,并藉此达成观赏默契,为跳跃式的叙述打好基础,为留白似的空缺获得理解。

  陈可辛导演说:收集到的素材足以拍五部电影,要浓缩到一部电影里,最担心的不是长度而是角度。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从1981年的首次夺冠后,跳到2008年的主场失利;所以设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在会场与专家领导正面硬杠。40年的时间跨度,好多代的队员组合,电影观众的欣赏能力在更新升级,观影过程在前后延展。如果对观众的理解还仅仅局限在电影院里,或者满足于对素材的收集、对原型的访谈,就会缺乏开拓现实题材的眼界和勇气,正如陈可辛导演所言:没想到中国女排这么好的题材居然没人来拍。

  创作思维的惯性,精英地位的自封,题材规划的等待,让目前电影的现实题材数量虽然在增长,但质量和票房还是以从香港北上的导演更胜一筹,比如《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攀登者》,这样的情形早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是背景身份的不同?还是手法技巧的创新?还是我们对观众的态度还不到位?

  因为疫情,《夺冠》延期公映,贺岁档改为了国庆档,也恰逢第35届电影百花奖期间。百花奖是电影界的观众奖,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在《夺冠》里体会对观众的敬重,从而对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态度和局面有所改观呢?

编辑:卢云
 

娱乐头条

  • 内地电影票房首次全球第一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零点,2020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累计129.5亿人民币(约合19.3亿美元),正式超越北美同期成绩,中国内地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市场。
    2020-10-16 09:02:31

  • 《英雄儿女》:银幕内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从电影、文学、舞台艺术、歌曲等方面,盘点抗美援朝时期的重点文艺作品,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挖掘其中振奋人心的时代精神。
    2020-10-16 07:04:00

精彩图库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优势栏目

    聚焦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优势栏目

    男星高以翔节目猝死 年仅35岁

  • 优势栏目

    过边检不是走红毯 法治面前没有明星通...

  • 优势栏目

    王源 连你这个BOY也抽上烟了?

 

娱评

  • 《夺冠》能否夺冠

    本应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夺冠》,却成为了国庆档的急先锋,从9月25日起率先点燃了票房争夺战的烽烟。
  • 现实题材剧佳作频现

    10月11日,都市励志情感剧《亲爱的自己》收官。剧中角色的故事虽已谢幕,但关于都市青年们生活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探讨还在继续。
  • 源自西方的脱口秀 为什么在中国火了?

    随着近期脱口秀综艺的崛起,中国喜剧似乎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在一个碎片化文化消费时代,时长100分钟的喜剧电影几乎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严肃文学,而一度兴起的相声,则因囿于一些程式化表演近乎成为这个时代的传统戏曲。
  • 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时间与空间最燃的...

    《我和我的家乡》,五个故事,五个导演,明星上阵,风格不一。有人说每个故事虽好,但它们之间互相没有关联。
  • 国产科幻影视作品还需如何发力?

    在刚刚落幕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流浪地球》获得了最佳导演奖。第二届科幻影视创投会、第二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也纷纷启动影片和创投项目的征集,为国内科幻影视产业挖掘人才、积聚力量。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