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 段光达
旅游从文化的角度来做,或者说从文化理念的角度来整合,应该是比较容易操作,路径比较清晰的。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其产品的质量取决于文化含量。我省的旅游发展主要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文化概念的整体应用,比如说一谈到黑龙江文化,就谈到“大”、强悍、豪爽,这些文化品质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过来的,但这不是全部。二十五史里边有六部史书谈到黑龙江崛起的少数兵卒,建立政权,占领中国的半壁江山,如果我们了解、把握了这样的文化要素,并整合在旅游线路或者旅游产品中,我们就知道黑龙江的整体文化线路,整体文化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了。
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交流,有人很形象地说旅游就是讲故事和听故事,黑龙江的故事开发的不够。黑龙江的祖先五次入主中原,北京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是金人留下来的,大金王朝公元1115年建都阿城,之后跨过黄河。比如大家都知道“坐井观天”,那是金人把宋徽宗、宋钦宗送到阿城,把他们关在天井里,于是他们就坐井观天了,不是一个蛤蟆坐在井里头看顶上巴掌那块天。所以黑龙江的文化应该是很厚重的,很神奇的。挖掘这样的故事,从旅游文化角度讲,应该是今后常态化的工作内容。
二、增强文化自信
黑龙江是中国的东北边陲,远离我们文化的核心腹地,北大荒如果称之为我省的生态,我觉着是恰如其分,但是如果把北大荒误认为黑龙江文化上的同态,那是极大的错误。比如,北魏王朝,从大兴安岭走下去之后,在黄河岸边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两个文化瑰宝——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满清,建州女真的发源地就是黑龙江依兰、牡丹江那一带,后迁到辽宁新宾,然后起兵建立的后晋,所以我们强悍、大气。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第一次反抗俄国人的枪声和第一次反抗日本人的枪声都是黑龙江人打起来的……这些事件当做故事讲,可以提振黑龙江人的文化自信。当你有文化自信之后,你才能大胆的把你的文化融入到产品中去,才能彰显你的文化,然后人家才能尊重你,你才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活化文化遗产
黑龙江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哈尔滨市曾有19个国家的使馆、领事馆,这是侨民的代表机构,而侨民是文化的载体,19个领事馆至少意味着19种不同的文化曾经到过这里。黑龙江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所有的世居少数民族至少生存了二百年以上,这些文化交集在一起肯定是绚烂多姿的。
四、生态、冰雪、休闲旅游的主体应该是我们自己
如果在大的结构上不转变,仅仅拘泥于某一点某一个线路做旅游产业,效果不会太好。德国人如果不喜欢啤酒,能有慕尼黑啤酒节吗?巴西人不喜欢桑巴,不喜欢足球,能有巴西狂欢吗?那么现在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绝大多数哈尔滨市民对所谓的冰雪节是淡然的,他们感兴趣的就是那天放半天假。你用你的淡漠来换取别人旅游的热情,等式是不成立的。所以从旅游规划的角度来讲,能不能从小学生做起,把他们对冰雪的热爱扶植起来,打雪仗、滑冰、滑雪……当我们黑龙江人真正尝到了生态的恩惠,感觉到了生态旅游的乐趣,那么黑龙江的生态旅游肯定是全国最发达的地方;当黑龙江人都能很潇洒的休息,全国休闲大省地位肯定不用任何人操心了。所以,能不能在一个大的空间格局下来谈旅游,把生态、冰雪、休闲做起来,而这个主体应该是黑龙江人民。
五、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
我们的很多旅游产品已经做到极致了,东北虎园林、中央大街等,但围绕着这些精品而构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是大问题。服务业的水准不提高,所谓的顶级旅游产品是无法充分发挥效能的,建议以后的工作重点放在提供更科学、更人文、更温馨的服务上。我们的很多旅游产品体现不出人文,如中央大街,1450米,从这头走到那头,无论是你想高谈阔论还是想窃窃私语都缺乏场合,没有能够让你驻足,坐下来细细品位一下的地方;每年冬天,去冰雪大世界,出租车投诉率最高;去冰雪大世界,冻的丝丝哈哈,出来之后想喝口热茶,喝口热咖啡,不能说没有,但是贵;我们的啤酒节,管“入口”不管“出口”……所以类似的问题应该是哈尔滨旅游业提升档次、升级换代的重点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