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心里装着农民,也被农民装在心里-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袁隆平:心里装着农民,也被农民装在心里

陈启文
2018-08-23 09:39:23

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生长情况。(资料照片)

70年代的袁隆平。(资料照片)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一版

  这条通往稻田的路,在长沙东郊马坡岭的树木与田野间转弯抹角,我用脚步反复量过,从头到尾最多也就一公里多,但每次往这路上一走,又感觉特别漫长,这与我追踪的一个身影有关,他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大半辈子了。“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带着特有的袁隆平式幽默,却也透出一股倔强的认真劲儿。

  天增岁月人增寿,2016年,他老人家八十七岁了。兴许是多年来训练有素,哪怕走在狭窄的田埂上,他的脚步也很有节奏感。当我由衷赞叹他身体好时,他一点也不谦虚,“在这样稻田里工作,一定能长命百岁!”

  一条路在他的脚下延伸着,仿佛一生都在抵达之中。我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一直在琢磨,那一直支撑着他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你若问他,他便笑道:“这还真是很难说,我自己都不晓得,应该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可能也和我的性格有关吧,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要挑战自己,想能有更多的突破,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此时,小暑已过,大暑将至,在火炉长沙,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三伏天,这季节最好是“伏”在家中,静静地享受阴凉与清福。眼前这位老人不是没有这个福分,却没有这样的享受,因为那田里的稻禾让他牵肠挂肚。

  “我就是个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

  偌大一片稻田,在一座省城已经十分鲜见了。

  这是杂交水稻的试验田,又何尝不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78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注定是亿万中国人要铭刻在心坎上的一年,一个依然年轻的共和国迈进了一个黄金时代,而此时已年近天命之年的袁隆平也进入了春秋鼎盛的岁月。这年早春,那被冬日的阴云长久笼罩的北京,云开日出,而那让人们期待已久的春风,也给在春寒料峭中匆匆行走的人们吹来了丝丝暖意。袁隆平也从他南方的稻田里匆匆赶来了,赶来参加他绝对不能缺席的一次划时代的盛会——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一个伟大时代启航的盛典,邓小平那充满了震撼力和穿透力的讲话,成为开启一个伟大时代的关键词,他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再次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就这几句话,让一向不关心政治的袁隆平猛然间有了切身的体验,他感觉那长期束缚着自己的无形的绳子终于松绑了,那长期禁锢着自己的桎梏也应声而解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闭幕式和授奖仪式,袁隆平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也是袁隆平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奖项。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那篇《科学的春天》充满激情、充满诗意的祝福与呼唤中,大会徐徐闭幕了,而“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后来有人评说,“全国科学大会是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先声,由此开启了一个大国从颓败到中兴的不朽神话。”

  就在这一年,袁隆平晋升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试验田,从此,一位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就在试验田里年复一年地耕耘、播种,把杂交水稻的种子播撒到九州大地和世界五大洲。他的世界其实就在稻田里,这是他生活的全部重心,甚至是世界的中心。

  袁隆平弯着腰,把头长久地栽在禾丛里,古铜色的脸上绿光摇曳,连汗珠子也是绿色的。一个老农与稻禾之间发生的轻微碰触声,忽然触动了我记忆中的一个暗设机关,他这模样让我蓦地想起了我最熟悉的一个老农,那是我那种了一辈子稻子的父亲。怎么看,眼前这位老人,就像是我那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农田里耕耘了一辈子的农民父亲啊!

  不是像,他老人家就是这样说的,“其实我就是一个在田里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

  诚然,他又绝非我父亲那样的普通农民,这样一位依然健在的人,早已提前进入了民间信仰,在无数吃饱了肚子的老百姓心中,他就是一个当代神农,一个活生生的“米菩萨”。这可让他犯难了,他一听这话就连连摆手说:“不敢当,实在不敢当啊,菩萨在老百姓心中是能救苦救难的,我又何德何能,我不过是中国稻田里的一介农民而已。”

  “这个奖比诺贝尔奖的价值更高”

  袁隆平一直把自己当作亿万农民中的一个,他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农民和亿万个农民的故事。他有很多农民朋友,也有许多素昧平生的农民慕名而来找他。他的门永远是向农民敞开的,他也没有关门的习惯。可他实在太忙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只能替他挡挡驾。有一次,几个来找他的农民在袁隆平办公楼的门口被挡住了,袁隆平听见楼下的动静,赶忙下楼,把那几个鞋子上直掉泥渣子的农民迎进自己的办公室,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几个农民开始还有些紧张拘谨,一看袁隆平这样平易近人,模样也跟自己差不多,一个个都放开了手脚,有的还跷起二郎腿,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每次送走了这些农民朋友,他办公室的地板就会落下许多带着泥土的脚板印。袁隆平却笑着对那些脸色有些难看的工作人员说:“这就是接地气啊,我们这些搞农业科研的,不能关起门来搞试验,要多与农民打交道,农民比我们更清楚种子好不好,我们不但要按照农民的需求来培育种子,还要知道农村粮食生产方面最新、最真实的情况啊!”

  由于长年累月与农民打交道,农民心里想啥,袁隆平心里很清楚,用农民的话说,“饿肚子的时候想吃饱,吃饱了肚子想发家”。心思对路了,才会聊到一块儿。农民说,杂交水稻可以吃饱肚子却挣不来票子,由于种粮食不挣钱,很多粮田都种上烟叶了,还有些好端端的田地都抛荒了。这也是袁隆平最大的担忧,一方面,谷贱伤农,如果粮食减产就是致命的问题,长了嘴的都是要吃饭的,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能少。另一方面,光靠种粮确实很难致富,为此,他多年来琢磨出了一个法子,就是让农民“曲线致富”,譬如说他发明的“种三产四”工程,三亩田的水稻就能打出四亩田的稻子,以前一亩田也养活不了一个人,如今三分地就能养活一个人。这样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田地和劳动力用来搞多种经营,种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这样农民不就富起来了吗?

  他多年来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一直在为农民的利益鼓与呼。尽管他在“2016年两会再次请假,已连续缺席三次”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新闻,但他对农民的关心从未缺席。就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他再次发声,呼吁要改变现行的“吃大锅饭”般发放粮食直补资金的做法,只有把钱补贴给那些真正种植粮食的农民,才更有利于调动那些真正种植粮食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只有保护粮农的利益,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在如何让农民增收的同时,他也一直为如何减轻农民的种子钱而精打细算。他所在单位研发出了一种高产优质新品种,原打算每斤稻种定价十二元,在征求袁隆平意见时,他一下发火了,“一斤十二元,为什么卖这么贵?这不是坑农吗?农民有这么多钱吗?”最后,减到了每斤九元钱的微利销售,他还问有没有降价空间。

1 2 共2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孙杨连夺三金!更霸气的是……(组图)

      8月21日,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游泳比赛在朋加诺体育中心展开第三日争夺。在晚间进行的7个游泳项目的角逐中,中国游泳健儿们屡创佳绩,又斩获4金!

  • 陈坤:我更合适做演员,演戏就好

    曾经离开荧屏九年的陈坤,今年接连带着两部作品回归,上一部《脱身》结束没多久,下一部《天盛长歌》就接档开播了。这次,陈坤出演了一位“不负苍生,只想真心”的权谋之人,讲述的是一个“弈一局权谋天下,博一场爱恨起伏”的故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郑之敏:助力中国物流发展

    可重复使用2000次,100%回收,零排放,可折叠保存——这种基于物联核向量技术的共享包装箱,是上海市侨商会会员、华侨华人专业人士郑之敏如今领衔研发,即将大面积投产的“快盆”项目。

  • 德国华商赵岚:出国后,更爱国

    她出生于汽车世家。在德国打拼的岁月里,与汽车的缘分成就了她和丈夫所创建的贸易公司。但是,从事贸易多年,她始终觉得自己没有“根”。终于,在多年的贸易中,她找到了新的商机,更令她欣慰的是,这也契合了自己多年来为振兴民族工业尽一份力的梦想。赵岚,这位始终不放弃自己中国护照的德国华商正在践行属于自己的梦想。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