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陈能宽:许身为国赤子情(图)
//www.workercn.cn2017-04-05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许身为国赤子情

——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

  您94岁的不平凡人生定格在了2016年5月27日。我去您生前居住的家中,接待我的是您的小儿子,他说家中陈设基本保留了4年多前您患急症去医院时的样子。略感意外,身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的您,书房书桌还是上世纪的老物件,甚至铺在桌子上的玻璃已开裂。

  与简朴的物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您丰富的精神世界。大家在追忆中都会提到,您喜欢交响乐,爱唱歌,擅长填词作诗,其中最为人传诵的句子有: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成玉帛酒,共创富强。内涵丰富的诗句,也是核武器研制集体在极艰苦环境下工作的真实写照。

  1960年,在冲破美国封锁回国5年后,37岁的您突然接到通知:调入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参加我国核武器研究。从此您隐姓埋名达四分之一个世纪。

  多年后我们才知晓,您受命担任一个重要研究室的室主任,身负两项重任,也是核武器事业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1962年,您和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了第一颗原子弹所需的起爆元件。1963年,您和大批科研人员转战青海高原,一年后,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成功,为我国首次核试验铺平了道路。之后,您率领科技人员艰苦奋战,解决了氢弹研制中一系列必须借助实验研究来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为将核试验获得的科学成果转换为手中的武器,从1960年代开始,您和王淦昌先生共同探索,开展了新一代起爆方式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验,您和团队摸索出了一整套冷实验的物理思想、方法、技术途径直至工作制度。

  生前您曾自勉,希望自己不必在乎年龄的增长,永远有敏捷的头脑和一颗年轻的心。1987年,已经64岁的您担任国家863激光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为我国强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最想告慰您的是,您走后第三天,也就是5月30日,我国“科技三会”召开,创新中国“整装进发”。(陈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