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许炎和他的欧计斯,“刷手指”刷向世界顶级水平
//www.workercn.cn2015-08-12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忘初心,开拓安全认证广阔市场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许炎在日本大阪大学毕业后,在富士通研究所任职研究员。2001年,怀揣着回国创业的热情,他在大连创办了通华科技(大连)有限公司,2007年又回到家乡上海,在长宁区慧谷白猫科技园创办了欧计斯。两家公司均从事系统集成、软件定制以及软件外包的开发。许炎说,他们很幸运,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企业生存也不成问题。他不忘创业初心,“两家公司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不仅是纯软件开发,还坚持做一些产品的开发。到现在,指静脉认证产品可以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为何能坚持下来?许炎说,“指静脉认证产品最好的技术来自日本,但日本企业似乎并不太看好这个市场,我感觉信息安全产品在国内外都应该有市场,就坚持下来了。我们也尝试做过无线射频标签,做过其他手持智能终端,但真正打开海外市场的是指静脉认证产品。”

  被许炎笑称“很土”的第一代立式静脉认证装置于2007年出品,外观有点像银行、邮局等的大堂取号机。到现在,欧计斯的前台还“站”着一台第一代产品用于职工打卡:将手指伸进一个小孔,不到2秒钟就“过”一个。“刷的不是指纹,是手指表皮下的静脉分布及血液流动。”邵猛说。“静脉分布及血液流动”意味着能“过”的不仅是“唯一”的那个人,还得是活生生的人,想弄个指模来闯关?没门。

  医学研究证明,手指静脉的形状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健康成年人的静脉形状不再发生变化,孩子则需要隔一段时间去后台登录一次。按照登录时的特别约定,如果被识别人受到胁迫,只要换个手指进行识别,门照样能打开,但异常报警信号也同时发出,连通安保或“110”,能为家人多一份安全保障。考虑到安全要求特别高的企业对于尾随者的担心,还可以设置两道门,确认前后进入的是同一个人即可。可以这么说,所有需要鉴别个人身份的领域,都可以应用指静脉认证产品,这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攻坚克难,不断推陈出新

  2007年,第一代立式静脉认证装置一经推出,销售很好,连当时上海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都选用其进行安全管理。但在许炎眼里,这个产品“很大很土”,外观不时尚,成本相对高。电脑小型化后,2010年,欧计斯将目标锁定国内市场,推出了第二代挂式静脉认证装置。出乎意料的是,本以为销售前景良好的新产品却遭退回。“散热问题没有解决好,废掉了,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许炎说。

  冷静之后,研发团队理清了思路:要提高目标锁定海外市场,从性能到外观都要超过日本同类产品,解决二代机存在的问题。许炎说,“软件研发并不那么难,难就难在硬件上,既要精度高、性能好,抗电磁干扰、散热好、时尚,还要经得起国外第三方的严格检测,我们是拼了命地做研发。”例如,产品定位为工业级,就要选用工业级CPU,及嵌入式Linux作为OS系统;但要采用流行的智能手机设计,显示屏等生产厂家却并不提供支持Linux的驱动程序。面对创新难题,团队选择了迎难而上。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昼夜奋战,根据仅有的一点点资料,反复摸索、测试研究,终于将“拦路虎”变成了“纸老虎”。当测试成功的那一刻,这帮年轻人不禁大声欢呼,又蹦又跳。

  再如,产品需要防水,要严格密闭,虽然采用了低发热的CPU等器件,但还是出现积累的热量散发不出去的问题。工程师们找了大量关于散热设计的资料进行研究,同时邀来日本专家现场指导。最终,在设备内部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烟囱”,做出了一个没有风扇的自然散热通道,成功解决了散热的大难题。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