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工程师王芳:锐意创新立标杆 “数据王国”冠群芳
//www.workercn.cn2015-06-12来源: 大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小数据里有大学问

  ——严抠细琢铸精品

  2002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山东、江苏两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北京共同开展国家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整合工作。

  国家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由全国各省分别建设的,由于各省技术水平不同,对标准的理解不一,完成的分省数据库质量参差不齐,如何解决这些数据质量问题,把各省汇交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整合起来,成了项目组亟待攻克的一大难题。

  “一勤天下无难事,我不信就拿不下它!”王芳向困难挑战的犟脾气、认真劲又上来了。在她看来,任何“拦路虎”也休想阻挡她前行的道路。

  她采取“接力循环法”,试着对数据间格式进行“渐进式”转换。期间,几台机器昼夜运转,每个同志也夜以继日,轮留职守监控操作系统,直至格式成功转换。忽忽闪闪的数据流程如同沙里淘金般,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操作实验,对每个数据一遍遍地验证一遍遍地细抠。这样一拼就是三个多月,顺利完成了软件格式转换。当完美收官的那一天,王芳的眼睛里已布满了条条血丝,脸颊旁仿佛也爬上了诸多丝丝细纹。

  成果验收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3位院士及国内诸位知名专家,在对总项目数据成果进行了几番测试后,一致给出了97分的优秀殊荣。谁知,这在别人看来够完美的殊荣,却怎么也激不起王芳那根喜悦的神经。因为在她看来,没能达到100分的合格就是工作有差距,就是工作中有疏漏,就是工作标准不高!为此,她情绪低沉了好几天。

  一位同事曾这样开导她说:“能做到这样就已是高水准了,你就别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何必呢?”

  “图上失之毫厘,实际就会谬以千里。小小数据若弄不精准,就可能引发‘马蹄铁效应’,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数据无小事,什么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王芳十分严肃地说。多年来,她也正是以这种对工作的严谨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其他人。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是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的重要项目。在该大型工程项目中,王芳带领的团队代表山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协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全国5个信息子库的数据整合与改造任务。

  玉不琢,不成器。越是繁琐越要精细,最后评判要靠一流的质量说话!为此,她带领大家不折不扣地落实三级质量检查制度,项目自检、互检达100%,抽检达50%,决不能再出现上次本该避免的小失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中期质量检查与技术研讨会上,王芳负责的该项目在全国所有参与项目评比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一名资深评委拿着王芳的数据成果和相关文档成果当众宣布:“这就是‘模板’!每个单位照此统一和规范就行了。”

  后来,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全都交给王芳作最后把关。她严格落实三级检查制度,决不放过任何瑕疵和蛛丝马迹,确保每一细微数据的精确度,最终把这浩大的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其他兄弟省信息中心的同事曾就此问王芳:“为什么你总是做得那么好?”王芳淡然一笑:“我就是生怕自己做不好,凡事多追求精细、精准点罢了。”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