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10多年攻克航母难关 李媛:点亮舰载机着陆的那盏“明灯”
//www.workercn.cn2015-06-10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试验:确保工程关键节点落实

  “舰载机的飞行员都是精兵强将,飞行员把个人的生命交付给这套目视引导装置,他们关心的是可靠、顶用。”李媛心里明白。

  目视引导装置涉及到光学、控制、机械、船体结构、空间几何等多领域综合知识,对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需反复试验论证。什么样的灯光颜色,最适合中国飞行员的眼睛?为了找到最适合的灯光颜色,李媛团队反复比对,试验了多个不同颜色的样本,确实找到了一组最适合中国飞行员眼睛的灯光颜色。

  工程进入陆上试验阶段,李媛奔赴外地一座小城,全身心投入,在试验场连续工作5个月。由于装置试验时间提前,土建工程却仍处于施工状态,现场粉尘弥漫、停电频繁,在这种条件下完成提前试验,几乎不可能。但她没有气馁,带领团队避开施工高峰和用电高峰,在别人不工作时见缝插针地抓紧安装调试。经常是清晨6时赶往试验场,晚上2时摸黑回住处,确保了工程的一个个关键节点得到落实。

  陆上试验之后,“海上试验”堪称该项目的试金石。作为一项随动系统,装置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海况下稳定性到底如何,这一系列疑问均需海上试验给出准确回答。“海上试验,只能成功,不许出错。”李媛强调,一点点失误或马虎,都可能给整个试验现场带来威胁,轻则延误时间,重则机毁人亡,后果不堪设想。

  “打仗时敌人不会让我们选择天气,模拟试验就是要选择最极端复杂的气象。”李媛把海上试验比作“看天吃饭”,只要遇到大风低温、极端海况,天气越恶劣,她就越兴奋。有一次,随着船的高速航行和海区大风,甲板相对风速已达到每秒数十米,接近飓风水平。一踏上甲板,人就会被狂风吹得倒退几步,身体必须与地面成夹角才能保证平稳。

  坚守:品尝甜酸苦辣

  “科研工作要甘于寂寞”,出于这样一种责任和信念,她坚守在最艰苦的一线。从青草发芽到绿茵成片,从落英缤纷到漫天飞雪,外场陆上试验工作中,有一年她连续工作时间达到167天,甚至2个月没回上海;在渤海湾进行的海上试验中,连续近两年,她每个月20多天住在船上,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反复验证。陆上外场夏天酷热难耐,冬季严寒刺骨,为了得到多种气候条件下的试验数据,无论正午烈日当空,还是暴雨台风肆虐,李媛现场分析曲线,记录用户评价,晚上再做研究分析,超负荷地工作着。

  李媛父母在老家山东,身为独生子女,工作期间她连续半年多没回家,直至过年回老家,才得知爸爸发生了一次中风。李媛说,这些年的甜酸苦辣只有自己心知肚明,只要任务未完成,担子就很重。(本报记者 许沁)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