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杜祥琬院士谈治霾:10年应该见成效
//www.workercn.cn2015-04-22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煤的燃烧对于灰霾的贡献非常大。鉴于国际上很多国家对煤炭已清洁生产和利用,而我国煤炭用量在能源总量上比重很大,今后是否会在煤的开采、生产和消费等用量及使用方式上加以限制?”记者问。

  杜祥琬指出,我们寄希望于在“十三五”期间,这是一个转型发展方式的关键期。煤炭在能源上具有标志性,它的消耗总量将见顶,即不再增长。

  通过研究,我国煤炭专家一致提出“煤炭科学产能”的概念,即摸清各大煤矿科学产煤的能力情况,基本上做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减少人员伤亡。再有,提高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现在基本是一半),把非发电直接燃烧的部分用气和电替代。同时,燃油车要用电替代。还将提倡把煤燃烧转变成电的各个环节“吃干榨净”的做法,在全球做得非常好的是上海外高桥三厂。

  然而,中国总的能源需求量还会继续增长,这要靠低碳能源“三匹马”拉车补足,分别是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包括非常规天然气),如果其中一匹马能够把我国低碳能源拉上去,足以替代煤炭,其他马车当然就省劲了。实际上,需三者齐努力。我们希望到2020年天然气能够超过10%,而非化石能源超过15%,这是在国际上已经承诺的。

  “如何看待德国能源转型,欧洲可再生能源策略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新型城镇化’如何利用新能源?”记者问。

  杜祥琬答道,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欧洲一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丹麦国土面积不大,不过海岸线很长,因此风电海上多于陆上。德国虽然和法国比邻,但是能源政策情况差异很大,法国核电占发电比例的75%,而德国准备“弃核”发展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未来这是大势所趋。我国现在与丹麦、德国、法国合作得非常密切。

  从某种角度而言,我国有这么多的省相当于欧洲很多国家,各地蕴含的可再生能源不一样,像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所以要因地制宜、高比例的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有关部门统筹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实施一些鼓励政策。中央已明确要继续发展核电,而且要深入论证内陆核电站。

  对于城市的发展,我们现在不叫城市化,改叫城镇化,其内涵是,不能都建成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造成人口高度聚集,这种发展模式必然是高碳的。城镇化如何低碳发展?这涉及到能源要采用分布式低碳能源的方式,例如用天然气加上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样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再增加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增量,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空气污染的状况在逐渐改变。

  (科技日报北京4月21日电)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