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李太生:为抗艾患者打开希望之门
//www.workercn.cn2015-04-22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要搞出中国人自己原创的东西

  2012年以前,奈韦拉平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一线骨干药物,但对标志免疫功能的CD4计数高的艾滋病患者来说,易引发肝毒性反应。为规避奈韦拉平引发的肝功损害,欧美国家在诊治指南上规定:女性CD4计数大于250、男性CD4计数大于400的HIV感染者都不能用该药。

  李太生的研究结果则显示:中国大陆男性患者的CD4高于250以后就不能用奈韦拉平,否则发生肝功损害的可能性很大。这一建议被写入中国艾滋病治疗指南。

  这已经不是李太生第一次挑战权威。他的另外两项研究成果也令国际同行瞩目。

  国际艾滋病学界有一个经典结论:从感染HIV到艾滋病发病,潜伏期为8年。

  “老外的指标不见得适用于中国人!”李太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自2007年开始,经过对全国235位基本明确是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患者长达6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感染HIV病毒 CRF01-AE亚型的中国大陆病人,潜伏期只有4—5年!

  李太生课题组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与欧美艾滋病患者不同,中国大陆经性传播感染的艾滋病患者,超过46%是AE亚型病毒;该亚型病毒有一个特点,感染病人后喜欢选择细胞上的辅助受体X4或者R5加X4双受体,而X4受体就是疾病进展快的“代名词”,所以中国经性传播感染患者的发病期提前了4年。

  该成果发表在2004年1月的《艾滋病》上。“这一发现的意义,不仅在于颠覆了经典结论。”李太生说,“除了中国大陆,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患者感染的也是AE亚型病毒——我们的发现也为东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李太生课题组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中国大陆的艾滋病患者40%合并感染丙肝病毒(HBV),这些患者不宜用奈韦拉平,以免引发更大的副作用。

  凭借扎实的研究基础,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获得了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NIH的合作研究项目资助——联合攻关HIV/HBV共感者病毒免疫机制。

  让研究成果惠及全国患者

  “研究工作的进展,得益于北京协和医院这样的平台:在完善的患者管理数据库支持下,有高水平的专科作为后盾,可以开展高效有序的协作诊疗和转化医学研究,可以实现艾滋病患者从入口、就诊、会诊、随诊到风险评估及综合干预等的全流程、示踪化、个案化的综合管理与诊治研究新模式。”李太生说。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艾滋病综合诊疗的“协和模式”,使艾滋病患者随访率达99%,无不明原因失访患者;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至99.2%,显著高于国际理想服药依从性水平的95%;因药物副作用更换方案的患者仅为7.6%,明显低于国内18.7%的平均水平;艾滋病治疗后的病毒完全抑制率达96%,患者的机会感染率由治疗前的34.7%降至1.8%,年病死率低于0.3%,达世界领先水平,且98%的患者完全回归社会,正常工作、生活。(段文利 林莉君)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