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熊正琴:专注“减肥”增产的人
//www.workercn.cn2015-04-15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研究氮循环关系生态安全

  一提到温室气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很少有公众知道氧化亚氮也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八成左右,但是仅占一成的氧化亚氮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同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熊正琴此言一出,把记者也吓了一跳。

  此外,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氧化亚氮却非常“顽固”,在空气中可以持续存活100多年,而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就是田间地头所施的氮肥引起的。

  眼前的熊正琴对土壤、肥料与温室气体侃侃而谈,可是谁能想到她也是“半路出家”。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她从事的多是应用型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目标,比如如何快速大量繁殖大蒜脱毒苗,解决大蒜长期无性繁殖带来的种性退化问题。可是当她攻读中科院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她在氮循环领域里找到切入点,并且是别人没有开展过的研究。

  尽管这条路困难重重,但是她坚信自己可以在不同的道路上走出最美的风景。

  熊正琴告诉记者,氮素是维持自然界生命生生不息的元素,构成了我们的细胞、核酸、蛋白质等等;地球大气中绝大部分的组分是氮气,因为是惰性气体,对环境没有影响,可是也不能被绝大多数植物作为养分利用,只有少数的豆科植物可以利用。

  但是,在氮循环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氮的化合物,如果在环境中累积太多,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甚至直接影响我们人体健康。比如,过多的氮以气体N2O形式挥发到大气中,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以NO或者NO2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气溶胶,形成雾霾天气;以NH3形式挥发到大气中,连同NOx等随着大气环流通过雨水、气溶胶等形态返还到陆地或者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国家对于化肥的补贴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过量、超量施肥现象非常普遍,已经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比如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化、土壤质量退化等等。”在谈到因为化肥使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时候,熊正琴教授显得忧心忡忡。

  她告诉记者,欧美发达国家人少地多不需要生产那么多粮食,可以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少量施肥。而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非常有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重大需求。所以,她研究氮循环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科学问题。

  近年来,熊正琴一直围绕氮循环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课题潜心研究。她开展的我国集约化蔬菜生产中菜地N2O排放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菜地N2O排放量高、N2O排放系数也高的特征,为国家N2O排放清单的编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来源。她率先开展了稻田生态系统N2O同位素与典型水体N2O排放研究,阐释了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稻田N2O排放量低的过程机理,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正式确定每年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2015年又是国际土壤年。熊正琴说,她正尝试适量适时施肥、增加农业生物质的循环利用,比如秸秆还田、在氮肥中加入由秸秆制成的生物炭或者配施有机肥等,用于改良因化学氮肥施用过多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打造健康的土壤。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