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谢成芬
//www.workercn.cn2017-09-0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谢成芬

  人物背景:谢成芬,西畴县蚌谷乡长箐村委会海子坝村村民,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了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文山州十大道德模范、文山州十大杰出青年、文山州劳动模范、全国“五好家庭”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是蚌谷乡长箐村委会海子坝村小组谢成芬。

  6年前,我曾经是一个癌症患者,今天还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主要是得益于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和朋友的帮助和关怀,是他们给了我向病魔抗争的力量,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我之所以没有退缩,没有倒下,是因为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乡亲们交给我的任务我还没有全面完成,生命之花不能现在就枯了。

  1989年,我嫁到了蚌谷乡长箐村民委员会海子坝村小组,这个村有17户人家。

  由于群众信任,我在1996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妇代组长和小组长,成了本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管家婆”。

  当了这个“管家婆”之后,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做了几件事,第一件就是把村里的电搞通。

  没有电改之前,村里的输电线路全是木电杆,线乱得很,电压不足。每逢吹风下雨,不是电杆被刮倒,就是电线被吹断。所有机械成了摆设,根本派不上用场。

  当上“管家婆”的第一年,国家正在实施农网改造,我听到这个消息,多次跑村委会和乡政府争指标。经过努力,2004年5月,县电力公司对我们村实施了电网改造,使村子真正通了电,用上了电。

  有了电,怎样让乡亲们富起来,成了我的第二件要办的事。

  2008年,县里大力发展核桃,这一机遇让我看到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希望。我们村在我的带领下连片种植了核桃11370亩,经林业部门检查成活率达到90%以上,户均10亩以上。

  核桃种下了,等挂果了怎么运出去呢?进村8公里长的简易公路难住了我。

  于是修路又成了我要办的第三件事。

  海子坝村是一个在深山里的小寨子,交通十分不便,进村出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简易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08年县里有了修路的政策,在得到县、乡两级党政支持后, 10月初,我带领群众炸响了修公路的第一炮,从那天开始,我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购买物资、人员分工、资金争取、设备租借,每一样都没让我少操心。

  我们修路的激情感染并带动了整条公路沿线的村寨,4个小组的群众就像一列火车一样,一段接一段搞起了自建水泥路,就在修路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渐渐感到身体一天比一天累,由于干劲足,当时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几个星期过后,我感觉身体一点力气都没有。

  在家人的催促下,我一个人到县、州医院检查,但没有查出病情,后来我到南宁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时,我的心凉了一大截,感觉有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医生告诉我得了乳腺癌。如果做手术,生命还有5年,如果不做,那就只有等奇迹出现,否则随时都可能走人……可路还得修啊!实在是忍不住了,只能再上昆明化疗,医生告诉我,病情在恶化了,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听到这消息,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有一天,来自乡党委某领导一个电话将我激醒,他说:“谢成芬,你此时此刻将不属于你自己,静下心来想想乡亲们的期盼,亲人们的不舍。你要好好地活下去。”

  于是,我自己开导自己:与其让自己把自己气死,不如放开心情好好地活几年!

  “为了乡亲们,为了家人,我要挺住。”我要与时间赛跑,要与病魔抗争,要开开心心地活着,做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2009年7月,当时的县委马书记到我们乡检查公路建设时并专程看望了我,他激励我们进一步把路修得更好,提出由县里把8公里路长的缺口水泥给解决了。

  由于党委、政府的支持,经过了近3年的苦战,2010年7月,8公里的水泥路全线贯通,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商品交易难的问题, 为我们几个村的发展开通了一条希望之路。

  奇怪得很,路通了,我的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到医院一检查,癌细胞没了,医生说我真的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当寨子里的群众知道我的病好了时,都说“好人有好报”。回想当初的工作,我很自豪,我们“西畴精神”现在已经被叫得很响亮,这个精神的策源地就在我们蚌谷乡。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在我们蚌谷乡木者村,村民因为田地多石缺土,用土制炸药炸石造地,把360亩石头地改造成660亩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当年就把玉米产量提升了4倍,数百年留下的靠拎着口袋借粮度日的“口袋村”一朝变成“卖粮村”,他们把自己的这种奋斗境界总结为3句话:“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在我嫁到海子坝村后,我就听说了这3句话,我当了村小组长这个全国最小的村官后,深深被这种精神激励,我们当时面临的情况与当年木者村遇到的一样,搬家不可能;苦熬已经几百年了,越熬越难过;等待观望,每天日升日落,村子的环境不会自动发生变化。

  我们得向木者村学习,得动手干!自己先干!

  高兴的是,从一开始,我们就得到了来自县、乡党政领导的关心重视,无论是架线引电、栽种核桃,还是凿石修路,整个工作过程一直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注支持,他们不仅在精神上激励鼓励我们,而且从政策、物资等多方面及时帮助我们,一遇到困难,我就会找上级支持,也总是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理解支持,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支持,事实上我们还是处于“苦熬”的状态,很难走出困境。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在脱贫攻坚激战中,有党的领导,有政府做后盾,我们只要把“西畴精神”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就一定能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陈昌云 黄榆 文/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