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走近航空气象观测员:预测“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组
//www.workercn.cn2017-09-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起飞前3小时准备

  每天凌晨2点40分,当人们都沉浸在梦乡的时候,“慧眼”班组的值班观测员已来到气象观测室。万籁俱寂,此刻陪伴着他们的大概就只有发着幽光的仪器设备、空旷的机场以及这漆黑的夜了。检查完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他们坐在设备前进行夜间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漫漫长夜,工作这才刚刚开始。

  为了提供最新的气象预报信息,观测员需要在航班起飞前的3个小时做准备。“一则气象预报信息,关系到当天上千人能不能及时登机、按时出发。可以说,在偌大的机场,航空气象观测员是每天起得最早的人。”曹玮说。

  一架航班起起落落的背后,是一道道沉着的管制指令。每一班飞机在起飞前,机长都会拿到一份气象预报单,里面会详细给出起飞机场、降落机场、备降机场、航线及其区域的气象信息。

  “这趟航班能不能飞由机长掌控,不过,机长做出判断的依据,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们航空气象部门提供的精准预报信息。”曹玮说。

  “为什么有时候天空明明晴空万里,却被告知飞机由于天气原因无法起飞?其实旅客们看到的天气往往只是起飞机场的天气,但是实际上天气因素除了考虑起飞机场外,还要同步参考落地机场以及航路上的天气。”曹玮解释说。

  “作为航空气象观测员,平时虽然很辛苦,但想到那么多旅客能够及时安全到家,心里也觉得很满足。”刘海英说,也希望大家再遇到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时可以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因为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李雨浓 刘惠)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