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庞永辉:手就青泥掌乾坤(图)
//www.workercn.cn2017-04-10来源: 中工网——《河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手就青泥掌乾坤

——记河北省首届“十大金牌工人”庞永辉

  揉泥

  拉坯

  收口

  雕花 人物名片

  庞永辉,师承定瓷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现为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一级陶瓷艺术大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北省首届“十大金牌工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他的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大展等级奖。

  人物速写

  初识庞永辉,很难将他和“金牌工人”划等号,因为他看起来更像某艺术学院的大师:齐头长发、浓眉大眼,简单的夹克衫、略有褶皱的长裤,平易近人且谈笑风生。而在定瓷展厅,细数每一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过程的庞永辉,展现的则是一位定瓷大师的学识、素养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赴北京故宫博物院商讨宫藏定瓷复制事宜。”

  “参加曲阳县人大常委会常委会议。”

  “与曲阳县相关领导赴国家发改委商讨曲阳定瓷小镇规划。”

  ……

  与庞永辉相识已有几年,但采访行程却因为他紧凑的工作安排一拖再拖。3月20日,记者在多次联系沟通后,在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拉坯部见到了庞永辉。

  1 精于坚守

  规范定瓷拉坯操作

  定瓷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薄如纸,主要靠拉坯。坐个矮凳子,猫着腰,叉着腿,双手捏着泥,两眼盯住手,手随心动,出瓶子出罐儿出碟儿——这就是拉坯。

  在庞永辉创新工作室,拉坯机摆放在正中,拿起一块泥用力揉动后,庞永辉打开拉坯机。转盘匀速转动,十几分钟时间,在与记者的笑谈中,一块泥已变身为线条流畅的花瓶模型。“这种看似简单的手艺活,但要想塑造出大小、薄厚、型体十分称意的器坯,却对工艺师有着极高的要求。”庞永辉介绍。

  据悉,定窑恢复生产之初,采用的是注浆成型与单刀机轮成型工艺,与宋代手拉坯成型工艺相去甚远,既缺少了宋代定瓷经典的手工气息,也难达到坯体“薄”的要求。

  1992年,曲阳定瓷有限公司成立,定瓷专家陈文增先生提出要创造适宜定瓷形制特征和文化特征的当代定窑拉坯技法。同年,庞永辉进入公司,开始了自己的“拉坯生涯”。

  为练就高超的拉坯水平,一种坯体庞永辉一拉就是一年。这种日日、月月、年年的重复、枯燥、艰辛劳作,一般人肯定受不了,庞永辉乐在其中。他说,拉坯时,看着跳跃、旋转的泥坯在自己的手里魔幻一般变化,心中就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愉悦。

  25年间,庞永辉把旋转的青泥当“爱人”对待,饱含感情地去碰触、抚摸、感受,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拉坯技艺,并对当代定窑拉坯手法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他所制成的毛坯,只在坯体表面平修一两刀就能达到规定的薄厚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008年6月,在首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能大赛上,庞永辉拉制的坯体以器壁薄、速度快、造型艺术性高获得了大赛唯一金奖。清华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先生评价说“定窑的拉坯拉得最薄最好”。

  从普通匠人到大师,再到管理工作,庞永辉投入时间最多的还是拉坯这个一线岗位。“拉坯是一项手工工艺,没有窍门,只能靠勤练多做。”庞永辉说。

  如今,揉泥、上轮、拨正、打眼、提筒、放型、收口、下轮、修坯等一整套拉坯操作要领,被庞永辉系统地规范、确立下来,使拉坯技艺传承更加规范。

  2 不懈努力

  担当定窑“跳刀”第一人

  除了拉坯,庞永辉的另一拿手绝活,就该是“跳刀”了。

  其跳刀也,立刀如点,卧刀如线,形状多变,或鳞鸿、或光波、或斧削、或披麻,姿态万千……“有熟练的技术是技工人才;能创作出有创新意识、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才是工艺美术家;有艺术才华、人文素养、学者风范的才是大师。”洗净双手的泥浆,庞永辉带着记者走进师傅陈文增大师工作室。

  “跳刀属于装饰范畴,在古定窑器物也偶尔见到跳刀纹。”信手拈来一件瓶坯,从仅有的3把工具中挑选中意的刀具,稍微思索一下的庞永辉便工作起来。

  听起来简单的手艺,看起来龙飞凤舞的刀具,其中的艰苦与辛酸只有庞永辉自己知道。

  原来,跳刀纹在唐代定窑中就已经出现,但是形式只有单刀席纹一种,最终因为定窑刻、印花的崛起而没有成为定窑装饰的主流。如何恢复定窑的跳刀纹?

  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庞永辉记不清刻坏了多少件坯子。

  庞永辉有一件“跳刀纹荷口瓶”作品。起初,他尝试用跳刀纹顿点技艺来完成它,这样点顿会很均匀、完整、有秩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他发现人自身的缺陷往往会打破这种均匀。“人的呼吸变化、手臂关节的运动曲线,下刀时总会造成力度的改变,呈现的效果总有缺憾,自然达不到想象的均匀。”庞永辉介绍。

  “但后来我发现,正是因为这种缺陷,反而雕刻出的纹路更具律动感和节奏感。”于是,庞永辉不再刻意把握手的力度,反而让不可逆转的缺陷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展现缺憾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泥坯干湿和不同弧线的把握、力量与速度的调整,庞永辉定瓷作品的跳刀纹装饰呈渐变有序排列,节奏明快,简约质朴。其点状纹清新自然,给人以律动的工艺美感;复刀纹如刀劈斧砍,给人以爽健奔放艺术的触动,工艺操作及艺术效果均受到专家的肯定。

  其作品“太和”跳刀纹剔花瓶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最高奖“大地奖”金奖,“如意”跳刀纹瓶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精品博览会金奖……所有工艺美术界、陶瓷界的大奖庞永辉都尽收囊中,在行业内成了著名的获奖专业户。

  如今,庞永辉继承唐代少有的陶瓷跳刀纹(席纹)装饰,并创新发明出当代各种跳刀工具,先后整理出点状纹、网状纹、绳纹、水纹、单刀及复刀纹等十几种纹样,并因此被人们称为“当代定窑跳刀第一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