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首席技师”邬琼的炉台青春
//www.workercn.cn2016-08-30来源: 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8月24日早上7时,马钢四钢轧总厂炼钢炉台上一派繁忙火热景象。2号300吨转炉前人影穿梭,炉况监测小车随即而至。随着转炉炉口转动到炉前方的一瞬间,伴随着炉膛内一团刺眼的光芒,一股巨大的热浪喷涌而来。这时一个身影顶着巨大的高温辐射,透过观火镜仔细观察着炉膛内的细节炉况,他时而指导炉况小车操作人员,时而变换着不同的角度进行观测。炉膛映红了他的面庞,脸上流淌的汗水犹如绵绵不断的溪流,而他却丝毫不觉。

  他,就是马钢首席技师四钢轧总厂转炉炼钢高级技师邬琼。

  “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炼钢工!”

  1996年,22岁的邬琼从马钢职工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后,怀揣青春创业的梦想,进入马钢三钢轧总厂炼钢分厂。上班第一天,看到炉内沸腾的钢水,邬琼感觉到自己的青春也正在燃烧。“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炼钢工!”他立下誓言。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凉水”。很快,他发现干好炼钢这个活,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扎实的实践经验。

  于是,邬琼潜下心来用功,不懂就问,多思勤悟,在对照炼钢理论钻研的同时,他虚心向炼钢前辈请教,工作间隙放弃休息,抓紧时间请教怎样目测钢水,怎样操作氧枪冶炼。他口袋里时刻装着一个笔记本,遇到问题边问边记。造渣、供氧、温度、脱氧……很快,邬琼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2004年,他在中国钢铁协会举办的“昆钢杯”第二届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转炉炼钢工种第四名,被授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同年被公司授予“马钢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晋升为炼钢高级技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借优异的表现,邬琼从一名优秀的炼钢工迅速成长为炼钢转炉炉长,先后为三钢轧开发拳头产品冷墩钢系列新品种以及4号转炉的建设和投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能为企业做出贡献是我最大的心愿!”

  2005年,邬琼来到新的舞台——马钢四钢轧总厂,参加炼钢转炉工程建设,面对新系统、新设备,他一头扎进忘我的工作中,白天忙着设备安装调试,晚上查阅整理各种资料,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全力以赴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007年3月28日,马钢四钢轧炼钢主控室及炼钢转炉12米平台人头攒动,随着时任3号转炉主操的邬琼果断地一挥手:“出钢……”巨大的炉身慢慢转动,一道“金泉”飞流而下,人们欢呼雀跃,四钢轧第一炉钢冶炼成功。见此情景,付出了太多汗水的邬琼,也禁不住被喜悦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能为企业做出贡献是我最大的心愿!”邬琼说。长期以来,邬琼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各类休假,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攻克着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

  2014年6月,马钢四钢轧实现三炉三机全新生产模式后,为进一步提高主吹命中率,邬琼与攻关团队梳理了导致主吹命中率低的原因,积极开展分析与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最终使主吹命中率大幅度提高,主吹命中率的提高使转炉的终点命中率明显好转,生产操作质量事故率大幅度降低。同时,磷控制由原来的月超内控80炉左右,下降至15炉左右,对生产稳定,质量保证等都有着重大意义。此外,他还参与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质量、产能的提升及取向硅钢的研制开发……

  “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才是真正的成功。”

  2014年6月,以邬琼命名的马钢四钢轧总厂第一个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后,工作室成员逐步扩展,创新工作室成员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仅2014年,成员参与的合理化建议为总厂产生效益逾500万元。2015年完成了三座转炉炉况维护、提高KR测温准确率、转炉降低渣料、降低转炉终渣全铁等攻关项目。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什么,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才是真正的成功。”邬琼要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承下去。今年4月6日,在邬琼的带领下,成立了马钢四钢轧炼钢分厂技师培训团队,并举办了300吨转炉炉长后备人员培训班。这是利用现有技师资源首次对有资质的员工集中进行培训,为提高炼钢高效生产水平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潘兴胜 黄永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