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吴慧清:和风细雨化坚冰
//www.workercn.cn2016-06-23来源: 中工网——《劳动新闻》
分享到:更多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吴慧清并不讳言自己眼角或深或浅的皱纹:“平时笑得太多,皱纹都跑出来了。做我这项工作必须多微笑,微笑更容易拉近与来访人之间的距离。”

  身为吉林省长春市检察院控告申诉处信访接待科科长,吴慧清从事信访接待工作已经16年。16年来,她承受的是繁琐、清苦和委屈,展示的却始终是真诚、友善和微笑。

  六旬老人结束了长年上访之路

  “信访接待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的窗口,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群众对检察机关的印象。”这是吴慧清对科里同事常说的一句话。

  一年夏天,年过六旬的张大妈来到长春市检察院信访接待室。刚一进门,张大妈眉头紧锁,欲言又止,继而失声痛哭起来。

  吴慧清快步走到张大妈跟前,搀扶着老人坐下。“大妈,您慢慢讲,我听着。”吴慧清端上一杯茶,拍拍老人的手,渐渐地,张大妈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上世纪80年代,张大妈的儿子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张大妈始终难以接受儿子所受到的刑罚,走上了漫长的申诉之路,但没有任何结果。

  吴慧清仔细听了张大妈的叙述,接过发黄的判决书,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她发现,判决并无错误,只是老人的理解上有误,为了化解老人对司法机关的误解,经领导批准后,吴慧清留下了所有判决和裁定,并安抚老人说:“给我们几天时间向有关部门核实,一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从那以后,张大妈每天都到信访接待室等候结果。每天中午,吴慧清都请她到食堂吃午饭,边吃饭边与她交流,一步一步地做她的思想工作。经过反复审查材料并与有关部门沟通后,吴慧清耐心地告诉老人,法院判决没有错误,又像“唠家常”似的给她讲解相关的法律依据。或许是说法到位,也或许是情到深处,张大妈终于接受了这样的事实,结束了上访之路。

  一堵有“门”的“墙”

  吴慧清就是检察院的一堵有“门”的“墙”,将程序不合理、条件不合格的缠访、闹访者严严实实地挡在墙外,把符合条件、欲诉无门的上访群众和和气气地请进屋里。

  有一年夏天,一个非常炎热的日子,一大早,长春市二道区一位姓马的中年妇女便在五六个亲属的陪同下,来到长春市检察院大门口。马大嫂手捧着儿子的遗像在前,亲属拉着白布黑字的横幅紧随其后,要求见检察长。可是,当天检察长真的不在,马大嫂就跪在门前不起来。

  吴慧清倒了一杯水给马大嫂,她不接,吴慧清就蹲在马大嫂身边,微笑着陪着她一直坐到了中午。见马大嫂情绪有些平复了,吴慧清赶忙跑到食堂打来一份饭,双手递到她面前……

  吴慧清的真诚和耐心感动了马大嫂,她终于跟随吴慧清进到接待室。弄清事情原委后,吴慧清立即联系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到接待现场,听取马大嫂的诉求,并表示调查清楚后,立即给她答复。

  后来,马大嫂又多次来到长春市检察院,但再也没有出现第一次上访时的激烈场面,而是一个人悄悄找到吴慧清。吴慧清也总是把她请到接待室内,像亲姐妹一样与她交谈。

  “从马大嫂的眼神里,我看到了那种信任和期待。”吴慧清说,只要你真心实意地替百姓着想,他们就会因为你的真心而把你当成朋友。作为检察机关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控申接待工作中,真情永远是不可缺少的。

  心怀这份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吴慧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老百姓心里树起了信访接待的金字招牌,许多上访者都和她成为了朋友。

  那一抹微笑,平凡、简单,却拥有无穷的魔力。16年来,吴慧清累计接待群众来访上万次,直接处理重大疑难信访案件130余件,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信访疑案在她的协调下定分止争,多年积压、久诉不息的信访难案在她手中息诉罢访。16年来,吴慧清获得殊荣无数,2014年,她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雨航 高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