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腹腔镜手术操刀者:崔明(图)
//www.workercn.cn2016-04-29来源: 千龙网
分享到:更多

  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微创外科)副主任崔明正是腹腔镜技术的操刀者,10年来,他和团队已经为2000余位癌症患者解除病痛。图为崔明与病人交流。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好医生是这样炼成的

  今年38岁的崔明已获得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的职称。谈及自己的学习曲线,他对职业规划的把握非常有分寸。“医生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同在于经验与知识的沉淀积累。可能有的职业5-10年就可以有所成就,但是医生必须不断积跬步以致千里。”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崔明从学医的那一天起,就打好临床基础,同时不忽视临床的每一个知识点、细节。

  16年前,在北京大学学医的崔明到北大医院实习,也是从那时起,他深爱上了这一职业。“这是影响我最深的一个阶段,跟随崇拜的老师学习,在他们做人从医的素质和品质上,受益匪浅。”崔明告诉记者,如今,他在传承医道之时,也会时刻告诫自己以身作则。2000年本科毕业后,崔明选择了在本校继续深造,并在研究生期间在北大人民医院实习,导师王杉教授的指导让他在临床技能和思维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精湛的医术让他有幸成为北大肿瘤医院的医生,并在跟随老师苏向前副院长从医期间,学会了又一重要的技能——沟通。

  一个好的医生需要积累大量临床经验才能最终提升技艺、才能量变引发质变,犹如宝刀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崔明告诉记者,他正是在大量参与临床手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厚积薄发,之前他日复一日地高度紧张地投入手术中,一边学习一边提升,往往一天下来,几乎累得酸软无力。“一念执着、一身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有所收获。”他说。

  医学研究的领域和知识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触到,因为医患消息的不对等,沟通会不畅。如何让病人理解治疗方案,和医生建立互信,这就需要医生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将专业的治疗方案变成很通俗的语言,让病患理解。“跟随苏老师学习时,都是我的老师在前面和病人沟通,我在后边学习怎么把一个事情说明白,用什么样的词语、用什么样的比喻。” 如今,他依然会用苏向前副院长给病人讲过的例子,用最通俗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用生动的语言表述给病患,让病患和家属了解病情,敢于面对病情。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