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王明礼,曾在老山、者阴山战役中坚守阵地,痛失左腿,并被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退伍返乡后,不因残疾给国家提任何特殊要求,不论是在收发员的普通岗位上,还是在驻村帮扶的工作中,王明礼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风采。
奔跑的收发员
1985年10月,21岁的王明礼退伍后被安置在贵州省思南县总工会工作,在这个“清水衙门”一干就是30多年。
王明礼到单位干的第一份工作是收发员。那时候条件差,没有传真电话,上级通知、单位发文全靠人工传送。王明礼每天一上班,就要背着邮件口袋,在几十个单位之间往来奔跑。
思南是座山城,出门要爬坡过坎,正常人走一会都感到累,一个残疾人走起来更不容易。为了完成单位交办的任务,王明礼艰难地行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送了东家送西家,一天下来,左小腿安装假肢处被磨得血肉模糊。可是,他没叫过一声苦,没说过一声累。
“那个时候,别人经常在街上看到他一瘸一瘸地走,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想别人知道他残疾,有困难有委屈也憋在心里不说。周末去看他,发现他躺在床上养腿伤。”妻子许大华回忆当年情形,至今忍不住热泪盈眶。
有一次,年近古稀的母亲进城赶场,晚上住在王明礼的宿舍里,看到儿子睡觉前脱下假肢痛得撕心裂肺,母亲心疼得要到单位找领导评评理。王明礼一把抱住母亲:“娘,咱是军人,提那么多要求干啥?我能到县工会上班已经很知足了。”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要强的精神和干劲,王明礼在收发员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总计收发信件10万多份,没有出现一次差错。
驻村的好干部
思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世纪末还有近2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想着去为基层群众做点事,2000年,已近不惑之年的王明礼主动向单位请缨,卷起铺盖,下乡驻村去了。这一“驻”,就是十四载春秋。
“望到屋,走得哭。”王明礼还记得初到孙家坝镇石门坎村时的情景,“全村一半的村民小组散落在山里,不通路、不通水,收入全靠一年两季庄稼,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
为了解决吃水难题,王明礼挨家挨户去敲门,发动村民自力更生挖水池。“修不完水池不下山。”他在乡亲们面前拍胸脯立下承诺。40个日夜,王明礼吃住在山上,和群众一道挖土搬石,而这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左腿装着假肢。
高强度的劳动磨坏了假肢,王明礼用铝丝捆紧接着干,残端伤口磨破发了炎,他悄悄吃上两片止疼药。就这样,50多个小水池基本如期完工,2公里长的通村公路也随后建成。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石门坎村也通过种植烤烟走上了特色产业之路,去年底,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
“办不成实事就不配当干部!”这是王明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扎根基层、吃住农家,他用自己的真心和实干,擦亮了“共产党员”这块金字招牌。
致富的领头人
王明礼身上随时揣着一个揉得像油渣的小本子,那是他从县武装部复印出来的战友花名册,一共340多人。“思南县有那么多战友和退伍军人,如果把他们都汇聚起来,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2005年,经过考察调研,他决定在驻村之余,和几个战友在鹦鹉溪镇的万家山上发展生态茶产业。
听说王明礼要在万家山上种茶树,当地村民不相信他能成功。要在万家山上开垦出茶园,必须解决三大难题:进山的路难、山上缺水和缺电。
但王明礼没有退缩,他组织愿意跟着干的村民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3公里的山路。没有水,他带着大家在山上挖了40多个水窖,用马驮水上山。没有电,他们就用煤油点亮马灯。王明礼带着大伙没日没夜除杂草、辟荒山、挖沟渠、开新路、种茶苗,平均每天劳动10多个小时。
1000多亩荒山石岭变成了生态茶园。如今,王明礼和老战友不仅成立了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办起了肉鸽养殖场,解决了部分退伍军人的后顾之忧,更带动周边1000多户群众种茶4500多亩,户均增收1万多元。
今年4月,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来视察,紧紧握住王明礼的手说:“当年在老山前线战场你立了二等功,今天,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我要给你记一等功……”(郝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