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陈亮率团“抢”第一:“你不抢,它不来”
//www.workercn.cn2015-01-0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三淅项目刚上场那阵子,资金十分紧张,要用钱的地方也特别多。试验室虽然建好了,但公司安排调来的试验仪器设备不配套,如何尽快把实验仪器筹备到位是头等大事。陈亮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与本公司其它项目试验室主任联系,希望从他们那调来闲置的实验仪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不懈努力,实验仪器终于都到位了。他又带领试验室的同志自己动手,连夜保养仪器,擦灰尘,喷漆油,加固锣丝,换仪表,安设备、试仪器……仅几天功夫,所有机器设备和仪器就焕然一新,试验室10间操作间里的大大小小99台仪器设备全部安装就绪,调试完毕。

  9标项目部建成了标准化试验室的消息在三淅高速公路南段不胫而走。一时间,一些项目部纷纷前来参观取经。当年9月,在三淅项目公司组织的第一阶段进场施工队伍临建工作大检查中,9标试验室再次成为全线的亮点。

  试验室通过了项目公司、中心试验室和总监办的检查关,还要通过省级交通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才能正式运转。为了确保顺利通过河南省交通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陈亮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带领试验人员一直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反反复复地对10个实验操作间、99台仪器设备和9项职责、7项制度、3个作业流程图、31项仪器操作规程,以及办公室的各种细节问题,直到所有试验人员对上岗操作规程望熟记入心,操作麻利,滴水不漏。

  试验室验收的前一天,他突然接到消息,化学室需要增设一台空调。由于项目部地处大山,远离县城,临时购置空调根本来不及。正在大家犯愁之际,他悄悄地把自己宿舍里的空调卸下来安装到了化学室。

  2012年12月6日,听说9标项目部在三淅高速公路南段率先开始第1根桩基混凝土施工,建设单位、中心试验室、总监办和驻地监理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都赶到老灌河大桥工地。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出现任何闪失,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而灌注混凝土的关键,就看试验室平时的准备情况、对拌合站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操作过程指导监督是否到位。陈亮主动担任混凝土灌注质量总把关,他带领试验室的小伙们兵分三路,一路不间断地对桩基清孔后泥浆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一路对拌合站的砂石、水泥等原材含水量进行动态检测,一路对混凝土检测工具和混凝土运输车辆进行监控。下午5点钟多,第一盘混凝土出来了,因为天气不断变化的原因,原材料装上料斗后,含水率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陈亮便在拌合楼上来回地上上下下,调整用水量,最终把混凝土质量控制到了最佳状态。

  晚饭过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送给陈亮的晚饭,仍然放在老灌河大桥灌注混凝土现场,他依然在老灌河大桥灌注混凝土现场和拌合站之间来回忙碌着。现场的工友们劝他乘着灌注最后一盘混凝土的机会快把饭吃了,好早点回项目部休息。他淡淡地说,灌注完了混凝土,我还要查看灌注的桩是否稳定,试验室的工作只有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保证我们在全线第一家开工的混凝土桩基真正能够拿到第一。

  陈亮率领的试验室团队虽然平均年龄不到30岁,绝大多数为新分下来的实习生或实习期刚满不久,在项目部承担施工的10座大桥、499片预制梁和近3000米双线隧道混凝土施工中,从未发生一起因为混凝土、钢筋、沙石料、减水剂质量问题和现场土质检验出现的误差导致返工、浪费和损失。

  在项目部举行的《我的“得意之作”分享“宴会”》上,陈亮代表试验室,与大家分享步步领先的“得意秘诀”时说道:名次,就像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它喜欢勇争第一的团队。你不超前谋划,精心布局,积极地去抢先做好每一项工作,它是不会轻易“跑”到你这里来的。(郑传海)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