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徐怀中:为什么我到90岁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

2019-08-23 10:06:17

  

  “别人见面都称道,你90岁还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实际他们应该问的是,为什么我到了90岁,才能写出这部书?”90岁的徐怀中是在病房里,得知长篇小说《牵风记》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这位茅奖史上最年长的获奖作家,言及当时的感受“不胜感慨”,漫长的写作过程涌上心头。

  1947年,18岁的徐怀中随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当时已参军两年的他,在一个乡里担任武工队队长,手下管着十几杆“枪”,多是掉队和受伤的战士。有大半年时间,他们从不敢在同一个地方过两晚。历经生死,许多战友的尸骨留在了大别山。

  以这段“参加革命后,考验最严苛、冲击最大的战争经历”为素材,徐怀中创作了长篇小说《牵风记》,写作过程一波三折:1962年,他动笔写初稿,用正面全景式的纪实笔法,描写人民解放军的这次重大战略行动。写了20万字,“文革”来了,他将手稿付之一炬。粉碎“四人帮”后,他急忙从头写起,写了几万字,自觉索然无味,再度搁置。直到2014年,85岁的徐怀中又一次重写《牵风记》,耗时近5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仍以挺进大别山为背景,内容较之初稿却仅余书名相同的“三个人物一匹马”的故事。

  回头来看,为写《牵风记》,徐怀中用了近60载光阴准备,他说自己后来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写,对自己的写作生涯,他认为用两个字描述最准确——“挣扎”。

  被莫言称为“恩师”的军旅作家

  2012年,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中提到“我的恩师徐怀中”,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在其启发指导下,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中短篇小说。

  徐怀中说这话讲得太夸张,自己谈不上有什么“启发与指导”,只能说莫言有幸适逢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改革开放才是莫言的“恩师”。

  改革开放也是徐怀中自己的“恩师”。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写作,1956年,27岁,就已写出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为文坛瞩目。叶圣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评论,称“看完一遍又看第二遍”“对他那创造境界的功夫和挥洒自如的笔墨,非常钦佩。”

  上世纪60年代,徐怀中因电影剧本《无情的情人》遭受批判,之后十几年,他心灰意冷,不愿写“没意思”的东西,几乎要放弃文学创作。

  1979年,徐怀中接到命令,带领一个战地采访小组,前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那时,他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提着一大包中药丸子上的飞机。

  采访归来,他拿出了新作《西线轶事》,这篇描写6个普通女电话兵和1个男步话机员战地经历的小说,以9万余读者选票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被誉为军旅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开启了当代军旅文学新时期”“启蒙了整个军旅文学的春天”。

  徐怀中说,他是在写《西线轶事》时,才从长久的蛰伏中“醒过一点劲儿来”。“我说要写个女子电话班,编辑说电话兵不就是爬爬电线杆、架架线吗?有什么意思呢?大家还是希望我正面宣扬战争的胜利,但我内心想写的是另一些东西。”

  如果说战场是一棵树的“树冠”,徐怀中更感兴趣的是战场外的“树根”,他想写出历史纵深感,体现战争在怎样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

  他认为英雄人物与普通人是自然统一的关系,英雄不是超人。并且,评功可以分一二三等,人的思想境界却未必适合这样区分。“许多战士牺牲了生命,但没有成为英雄,这并不说明他们不具备成为英雄的素质,只不过没有某种客观条件。”

  1979年,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新时期气候里——也只有在这样的气候里,徐怀中写出了想写的东西,站上了个人创作的新起点。

  1984年,55岁的徐怀中接受任命,主持创办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文学系,他为此中断了创作。文学系草创之初,没有师资,没有教材,徐怀中遍访名师,一次次登门,把丁玲、刘白羽、汪曾祺、王蒙、吴组缃、李泽厚、任继愈等名家一个个请来。

  文学系首期学员35人,莫言、李存葆(代表作《高山下的花环》)、钱钢(代表作《唐山大地震》)都在其中,作为系主任,徐怀中总是坐在课堂上跟他们一同听课,“我常说我是班上第36名学员。”徐怀中回忆,就是这种“旁听”,促成他文学观念的进一步觉醒,也为《牵风记》的写作做了准备。

  “我觉得我的创作思想还需要解放,自己以前总觉得已经够解放了,但实际上受概念化、公式化影响很深,不自觉就会疏忽,要90岁了才彻底醒悟,我像蹚一条大河,我已经蹚过来了!我不管了!我就放开手脚做最后一击!”

  突破概念化束缚的“爬行者”

  1985年,徐怀中被调往总政文化部,几年后出任总政文化部部长,他再次推延了重拾个人创作的计划,“但也还在写”。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展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系列电影《大决战》,徐怀中任艺术指导,亲自修改了全片剧本。

  忙于工作和各种社会事务,徐怀中到2003年才真正有时间写长点的作品。上世纪60年代“抗美援越”期间,他在越南南方战地采访了4个多月,根据当时的日记,他写出了非虚构作品《底色》,2014年获得鲁迅文学奖,接下来的,就是去年写完的《牵风记》。

  他是个写得太少,也写得太慢的作者。30万字的《底色》,徐怀中写了8年,十几万字的《牵风记》,他写了四五年。“所以我总说我是一个文学的爬行者,我就像动物,把爪深深插在泥土里,这么抓着往前爬。”

1 2 共2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用工匠精神铸就金融...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从月球仰望月球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百米深井下的坚守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古田军号》导演陈力:让年轻观众喜欢

    目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古田军号》荣获“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其独特的现代视角和“年轻化”的探讨,得到有关部门及观众的认可。本报记者因此专门采访了该片导演陈力。

  • 谌龙:做我该做的

    谌龙21日在这里击败中国香港选手李卓耀,成为中国队唯一一名晋级16强的男单球员。赛后谈到肩上的压力时,他留下了一句话:“做我该做的。”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克里斯·戈帕拉克里什南:营造创新氛围至关重要

    Infosys(印孚瑟斯)是一家提供商业咨询、信息技术和外包服务的印度跨国公司,也是仅次于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的印度第二大信息技术公司。克里斯·戈帕拉克里什南则是Infosys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被公认为是全球商业和科技思想领袖,并在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首次发布的亚洲高管排行榜上,被选为首席执行官(IT服务类)。

  • 吕名礼:让智慧灌溉“丰家国仓廪”

    2019年跨年夜,天降大雪。华维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名礼完成了与东安县政府关于华维新产业园洽谈,坐上了一辆绿皮火车,从家乡湖南永州返沪。25年前,也是这样一辆相似的绿皮火车,吕名礼第一次离开家乡,历经27个小时行程,来到首都北京。他说,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远行。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