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扬: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图)-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钟扬: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图)

本报记者 颜维琦
2018-03-26 09:00:37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责人鲍其泂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和可读性,一天通常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

  他撰写和翻译科普著作,销量一直位于科普类书籍前列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就出自他的手笔。DNA结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的传记《基因女郎伽莫夫——发现双螺旋之后》和访谈录《DNA博士》等书也是他和团队翻译完成的。博闻强识,幽默风趣,“钟氏”译笔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他在演讲平台上作题为《种子方舟》的演讲,风度翩翩,“吸粉”无数。他给科普公众号录制《植物家族历险记》等系列故事。长颈鹿会不会游泳?石头会不会开花?这些科普小故事多半是他深夜在办公室录制的。他说他已经想好了100个小故事,要为小学生们录下来,这些故事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既有趣又有科学性,引导孩子们学会提问。

  他还乐于给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他的课不论是在西藏大学还是在复旦大学,都是备受学生追捧的热门课程。若是讲座,如不早早地去占位置,就只能站到教室外三层人墙以外的地方去听。他对生物学的态度,在科学以外,透着对人类命运、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与关怀。

  他说,科普是一种令人愉悦但费时费力的工作,对科学家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挑战,绝非“没有时间”和“不感兴趣”那么简单。在他眼里,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事业,而科学家的特质就是从中提取欢乐,然后把科学和欢乐一起带给大家。

  给孩子起名,钟扬也不忘“科普”。2002年,他和妻子张晓艳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孩子出生前,他就想好都用红树植物命名:云杉、云实。他得意地四处推介自己的“植物起名法”:“我认为只要有可能应当都用植物给孩子命名。花花草草那么多,植物志那么厚,要想重名都难……如果蔚然成风,会给分类学带来多大的影响啊。”

  约定——“钟扬”的种子已生根发芽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从内蒙古出差回来,钟扬会抽点时间指导一下孩子的科创作业。

  “科创的事我回来跟你谈,周末愉快!”这是他留给小儿子的最后一句话。

  没想到,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给那里的民族干部做“干部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报告,竟成了他和这个世界的道别。

  2017年9月25日凌晨5点多,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他乘坐的小面包车和停在路边的大型施工装载机相撞。那时的他,正在赶往机场,原本,他会像往常出差一样搭乘早班飞机,上午到达就可以迅速投入新的工作。

  “老爸,你知道你现在在哪儿吗?”

  2017年9月9日,他刚陪两个孩子过完他们15岁的生日。关于孩子的培养,他和张晓艳有个约定:孩子12岁以前,你多管一点;12岁以后交给我来管。后来,这个时间又延到了15岁。

  只是这一次,“不靠谱”的爸爸又要爽约了!

  他用53岁的人生做了太多太多的事,而这只能基于他对自己和家庭时间的一再挤压。家里那张全家福已经是12年前的了。

  一年前,在儿子的多次恳求下,钟扬终于答应挤出时间陪全家一起去旅游,多拍点全家福,可到了出发前,他又因为工作安排缺席了。

  “父亲,你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

  “也许你在另一个平行宇宙。”

  “愿你在我看不到的地方能好好休息,别把自己累坏了。”孩子们默默写下。

  张晓艳也愿意这样相信:以前到了凌晨两三点,我会想,他怎么还没回家呢?现在夜里常常醒来,我也会这样想,他工作太忙了,也许现在还在某个遥远的地方忙碌着呢。

  张晓艳说,钟扬其实心很细,每年我生日的时候,他总会记得给两个孩子一些钱,让他们去给我准备礼物。

  他对西藏的爱是深入骨髓的。孩子12岁时,他让小儿子进上海的西藏班读书,学习藏语,希望有一天能继承他的事业。小儿子会说第一句藏语时,他特别开心。

  2018年1月,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成立。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是他的家人共同决定,捐出的钟扬交通事故赔偿金,用以鼓励更多热爱科研事业、热爱公益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并具有奉献精神的师生。

  3月12日,很多人来到复旦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楼旁为他种下一棵棵树。

  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深厚情缘,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停步。一系列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深入合作正在继续。

  几年前,他在上海的海边种下了红树,他的愿望是,50年甚至100年以后,上海的海滩也能长满繁盛的红树——这是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这些红树又熬过了一个冬天。

  他已采集了5000份西藏酸奶菌种的实物样本,希望从中分离出有经济价值的菌种,做出中国人自己的酸奶菌种。他的学生继续着这项工作。

  他钟爱给中小学生讲科普,他的学生如今也已站上讲台。

  …………

  那颗名叫“钟扬”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拉萨河边,他最爱的那顶藏式毡帽挂在宿舍的衣架上,似乎等待着他的主人随时归来,等待着又一个采种子的好时节。

  (本报记者 颜维琦)

1 2 3 共3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2017让我们一起回味朋友圈里那些感动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韩江雪女单夺冠(图)

      当日,在成都举行的国际网联青少年巡回赛(U18)G4站女子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韩江雪以2∶1战胜同胞韦思佳,获得冠军。在男子单打决赛中,澳大利亚选手董辰以2∶1战胜中国选手周歆牧,获得冠军。

  • 丁立人迎来首胜

      本报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郑轶)北京时间25日凌晨,从德国柏林传来好消息:在2018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候选人赛第十二轮比赛中,中国棋手丁立人执黑力克全场等级分最高的阿塞拜疆名将马梅季亚洛夫,迎来开赛以来的首场胜利。目前,丁立人1胜11和积6.5分,排名上升至第三位。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许庆华:用心做事 履职为民

      二十余年,在人生漫漫长途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市人大代表、江西和平集团董事长许庆华而言,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当年初涉商海的年轻气盛,到如今成绩斐然的集团董事长,许庆华眉宇间的刚毅是二十多年来智慧和经验的沉淀。

  • 熊维政代表:发展中医药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这不仅为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精准脱贫指明了方向。“在河南省新县的精准脱贫工作中,中医药产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维政说。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