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徐冬冬:隐而非遁应“天命”
//www.workercn.cn2015-04-02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隐而非遁应“天命”  徐冬冬隐逸的这十来年,社会发展迅猛。画家的价值仿佛紧紧地和作品的价格联系在一起,画家的成就几乎等同于曝光率。

  但徐冬冬恍若未闻,始终保持定力,隐逸潜思。他的心里是安定的,他完善了自己的宇宙观,悟得了“心造境”的人生境界,明确了发展中国抽象艺术的方向,将中国哲学里的抽象概念作为其绘画语言,创立了中国抽象绘画流派。

  徐冬冬主张,人融于万物之中,宇宙万物平等,人类对万物皆应具有爱心,人类的快乐与幸福应建立在天、地、人以至万物的宇宙概念上。他把人类的灵魂与宇宙的变化相联系,探究了宇宙生命的生死往复和生命之初的善与恶,并突破性地将人之善恶推至万物。

  这一思想渊源来自于中国古老哲学的“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者道之动”等理论,思维广度跨越古今中外。

  徐冬冬在笔墨丹青中自由自在地表达着自己的思考,文化的演变,国家的产生与消亡以及人类的精神状态,观其抽象绘画作品,犹如去探究一个生命的本质与发展,画面上好似受到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其实,述说的都是中国人富有质感的想象力和社会人生。

  《四季》组画将徐冬冬的中国抽象绘画推向了一个高潮。他说,这组作品使他对“天、地、人”有了崭新的感悟,“它不同以往,不再是人们感觉到的天地四季景色之嬗替,而是人类自身在宇宙间灵魂跳动的轨迹,它表现得如此的自在。四季往复不殆,万物因气相连,气绕物而生气韵,物在气韵中而具神韵,人类之灵魂在这气韵之中神采非常,人和万物之神韵在浩瀚宇宙间交融和谐,这两者的神韵之和谐才是宇宙的最高境界。”

  不亲眼看见《四季》,很难想象千年的宣纸和笔墨能有如此创新力。宣纸被揉搓,被水墨反复浸没,凸现出千变万化、从未见过的自然肌理。我不由感叹,薄薄的宣纸竟能承受这样的厚重,竟有这般的张力与变幻。

  徐冬冬在绘画领域建立了新的流派,标志着中国的抽象绘画已经走出对西方抽象绘画的单纯性、技巧性模仿阶段,具备了独立的思想内涵、表现形式与生命力。这一画派的确立,为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区域性走向国际化,构建了一个开放的艺术体系。

  如今,新的创作又置于徐冬冬的案头。这次创意名为《藤》,是《四季》的延续,他准备用中国书法的用笔来讲述一支藤蔓在四季中的变化,画中存书意,书中含画境。这与他先前所创作的《无根的神韵》,都是在探讨采用中国书法的元素来表现抽象艺术的思考,为中国抽象绘画在表达方式上再打开了一扇窗。

  一本取名于徐冬冬艺术思想《心造境》的画集即将出版,这将是中国抽象绘画的重要文献。望着这本沉甸甸的书稿,徐冬冬告诉我,三四年前已送至印刷厂,但总觉得不够完美,一直没有付印,为一字一句的修改、一章一页的编排费尽思量。他那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令我敬重而感动。

  徐冬冬仍将“隐逸”,也终将“归来”。

  手抚染霜的两鬓,徐冬冬微笑着回顾人生,“今日,懂得了克己,懂得了生命的善恶以及扬善去恶之道,悟得天命,晓得上天使命的赋予。将自己的生命融化在国家、人类和浩瀚的宇宙里,如水一样、像光一样臻于无我之境,此时我之内心充满着自由。”(黎今)

  人物链接

  徐冬冬,1959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宁波,对意象绘画、印象绘画、抽象绘画均有深入研究和创作实践,并涉猎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作品跨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已逾40年,画风几经突变,充满创新的精神。代表作品有《寿图》《红河谷》《距离二十三》《围与不围》《无根的神韵》《太极》《四季》系列组画等。他提出了“心造境”的艺术思想,形成了自有的宇宙观,在中国的哲学里寻找着抽象的概念,使之成为其绘画语言,创立了独具风度的中国抽象绘画流派。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