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卢沛宁:奥巴马身边的华裔军师(图)
//www.workercn.cn2015-03-13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人物简介:

  1966年出生的卢沛宁是继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之后,第二位部长级的华裔。他还有一个身份,即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并被委任为白宫内阁秘书,成为奥巴马的智囊。

  在2014年底去河南前,卢沛宁(Christopher P. Lu)给母亲王大成写了一封邮件:你们都没有确切告诉过我,父亲是什么时候离开河南的,他是否有过机会回去?

  卢沛宁的父亲卢正阳,出生在河南驻马店正阳县寒冻镇吕河乡后庄村。1948年,卢正阳在他11岁的时候离开故乡。

  “我爸爸特别为他是一个河南人而感到骄傲。如果你问他,你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他会说我是河南人。”卢沛宁说。

  1991年,卢正阳以华盛顿特区河南人协会创始人、主席的身份来到郑州,同行的其他美国“老乡”都回到各自的小村庄,但卢正阳却没有。两年后,卢正阳在美国去世,没能再看一眼自己当初出走的村庄。

  现实中的白宫

  第一次坐在白宫的地板上时,卢沛宁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

  “妈妈,我坐在我在白宫的办公室里。”

  “你怎么没去参加游行(就职典礼后的)?”母亲问。

  “妈妈,我正坐在我自己的办公室里,在白宫。”

  那个时刻,办公室在等待重新粉刷,所以没有任何家具。2009年1月,白宫迎来了它两百多年来的又一位新主人,也是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贝拉克·奥巴马。卢沛宁是总统助理兼职内阁秘书长,时任美国政府中最高阶的亚裔官员之一。

  随着新任总统踏入白宫,妻子凯瑟琳·汤普森送给卢沛宁一份礼物——一整套的电视剧DVD《白宫风云》(The WestWing)。他全部看完了。剧集里只有一位亚裔美国人,这个叫作Ed的小角色,隔上几集出现一次。

  “所以,对我来说,白宫的经历有点难以置信。”

  《白宫风云》里,你可以看到人们不停地走来走去并交谈。但在现实中的白宫,“你不能边走边说话,如果两个人并排在前面走,后面的所有人只能靠着墙站着。那是一个非常小的地方”。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前奥巴马总统班底的论坛沙龙上,卢沛宁这样描述对这个职业制高点的印象。

  曾任奥巴马总统演讲写作者的John Favreau记得,一开始的时候,办公室里只有老式电脑,时常老半天发不出去邮件。卢沛宁想用微波炉,却被告知不行,“因为我们不能再往墙上插更多的东西了”。

  现实的白宫还有一点不同,“不会像电视演的那样,6个人做了所有的事情。白宫的确不大,但我们有足够的人去做事”。

  内阁秘书长“典型的一天”就是没有任何“典型性”可言,非常难以预料。每天开始得特别早,结束得特别晚。

  内阁秘书长的工作“就是协调各方。基本上我的生活就是协调总统的工作人员。确保所有的枝节都联合起来,以完成工作。我喜欢内阁秘书长这个工作的理由之一是,它不仅让我跟白宫同事们亲密合作,也跟不同的内阁成员合作”。他说,“(我的工作就是让)让火车准点,确保不管哪一天,白宫和其他机构都在同一套轨道上行驶。”

  作为总统在内阁的主要联络人,确保白宫和联邦政府在同一个频道上运行是卢沛宁的核心工作。这份工作需要与超过20个内阁机构和所有的联邦政府打交道。他和他的同事面对着来自各个机构的请求,涉及从经济到防务,从法案到政策,从同僚的孩子能否参加复活节滚彩蛋(EasterEgg Roll)活动到安排他们的家人参观白宫并跟总统合影。重大的事件和日常琐碎,“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一切事务的处理都没有历史套路可以遵循。刚到白宫工作时,卢沛宁吃惊地发现,关于他要面对的工作,居然没有决策过程的记录。

  “一切都取决于关系。”他说。不论跟100人还是200人打交道,万变不离其宗。他叮嘱属下,如果你因为某事跟白宫同僚吵架,要记得,不值得大发脾气,断掉所有退路,因为第二天,你还是要跟他(她)打交道。

  “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做好这份工作的核心。”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