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新“船王”李宝顺:制作218艘中外名船仿真船
//www.workercn.cn2015-02-0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10艘“郑和下西洋”仿真船队独一无二

  李宝顺与船结缘,源于1982年与高级船舶工程师赵幼雄的一次邂逅,“赵老师收我为关门弟子。我先后在上海船舶学院和浙江美院进修。”在收集、整理、研究了世界7000年名船善本史料的基础上,李宝顺设计出500艘仿真船的工程图纸,并着手制作仿真船。“每一艘仿真船的背后都诉说着一段历史故事,也凝聚着我的情感和心血”,李宝顺说。

  展厅内陈列着南宋高宗御龙舟仿真船。原船是一种造型似龙的楼船,总长40余米、宽6米、高35米、两侧各5桨,体现着建筑艺术和船楼结构的有机结合,是世界古代龙舟宝库中的珍品。“这艘仿真船花了78个昼夜才完成”,李宝顺告诉记者,所需零件总计有3万多个,船体外的“龙鳞”都是他一片一片镶进去的。

  而最令李宝顺自豪和珍视的,无疑是展厅中心位置陈列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0艘“郑和下西洋”仿真船队。“这艘郑和大宗宝船‘天元号旗舰’,按照1∶69的比例制成,重达100多公斤”,李宝顺站在自己的作品旁边,船桅已高过他的头顶,“其原船长138米,宽60米,9桅12帆,排水量15000吨,载重700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被称为‘世界第一船’。”

  在这10艘仿真船队中,还有李宝顺制作的作为郑和舰队总兵副使坐船的郑和分宗宝船,绿眉毛船型,执行巡逻、护卫等任务的郑和护卫船,长60米、宽21米的郑和战船,负责运载舰队所需粮食、生活物资的郑和粮船……李宝顺告诉记者,“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这10艘仿真船队还曾在陕西省图书馆展览了一个月,引起轰动”。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